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中学生认知移情在孤独感与网络欺凌间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2-10-09 14:41
  目的探讨中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及认知移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移情量表及UCLA孤独量表,对方便抽取的辽宁省4城市94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不同性别中学生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孤独感与认知移情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8,5.86,3.25,-3.54,P值均<0.05),除认知移情外,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初中生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得分高于高中生,认知移情得分低于高中生(t值分别为4.49,2.69,-8.02,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与孤独感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0.28,P值均<0.01),与认知移情存在负相关(r值分别为-0.16,-0.25,P值均<0.01)。认知移情在孤独感与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3.6%,19.2%。结论孤独感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受网络欺凌与实施网络欺凌,还可以通过认知移情间接对其产生影响。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工具
        1.2.1 中学生网络欺凌与受欺凌行为问卷 (Cyber bul-lying/Being Cyber Bullied Questionnaire, CBQ/BCBQ)
        1.2.2 移情量表 (Basic Empathy Scale, BSE)
        1.2.3 UCLA孤独量表 (UCLA Loneliness Scale)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段中学生各量表得分比较
    2.2 孤独感、认知移情与中学生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的关系
    2.3 认知移情在孤独感与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之间的中介效应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欺负/受欺负者的“双面人”角色研究——基于校园欺负中一个独特个案的反思[J]. 刘一婷.  中国德育. 2017(15)
[2]中学生敌意愤怒在羞耻倾向和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J]. 杨坤,刘勇.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6)
[3]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移情的作用[J]. 何丹,申曦,杨欢,范翠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3)
[4]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移情过程比较[J]. 李亚真,桑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5]留守中学生羞怯与攻击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及安全感的调节作用[J]. 高峰强,徐洁,任跃强,陈英敏,韩磊.  中国特殊教育. 2016(04)
[6]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J]. 杨青,易礼兰,宋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03)
[7]移情对中学生网络欺凌的抑制:性别、年级的调节作用[J]. 陈萌萌,张野,张珊珊,齐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01)
[8]青少年移情发展特点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J]. 李小芳,卞晨阳,陈艳琳,黄娟,马玉巧,余毅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09)
[9]中学生传统与网络欺凌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J]. 张野,张珊珊,刘琳,吕晓敏.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08)
[10]孤独感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初步修订[J]. 李晓巍,邹泓,刘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4)

硕士论文
[1]暴力网络游戏接触对中学生传统/网络欺负的影响:认知移情和情感移情的作用[D]. 宋快.华中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88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688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2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