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原因分析
本文关键词:影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原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人类社会步入了全面的信息化,使教育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也使教育改革与发展充满挑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改变了学校教育及学生学习的方式,这种改变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激发了师生在课程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科教学的变革。数学学科教学改革的热点目前仍聚焦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思考,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紧跟时代步伐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结合目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和存在的困惑,通过对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调查等,分析归纳了影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和当地的教育观念间的差异;(2)学校教师队伍构成和教师的个人认知程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践课程整合的能力等;(3)学校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基础;(4)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储备基于上述原因,结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模式的实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学校信息化教育建设中要软硬件双管齐下,缩小外在的环境差异;(2)学校信息化教育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准确把握课程整合的内涵;(3)加强与落实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与水平;(4)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5)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库。
【关键词】:农村 信息技术 数学 课程 整合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6;G4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引言8-9
- 1.2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之意义及内容9-10
- 1.2.1 整合的意义9
- 1.2.2 整合的内容9-10
- 1.3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10-11
-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10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10-11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11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11-14
- 第2章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14-18
- 2.1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系统科学论基础14-15
- 2.2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传播学基础15
- 2.3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之学习理论基础15-18
- 2.3.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15-16
- 2.3.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础16
- 2.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16-17
- 2.3.4 人本主义理论基础17-18
- 第3章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模式18-24
- 3.1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教学模式18-21
- 3.1.1 “演示---讲授”教学模式18-19
- 3.1.2 “发现---探究”教学模式19
- 3.1.3 “自查---掌握”教学模式19-20
- 3.1.4 “对话---交流”教学模式20
- 3.1.5 “合作---研究”教学模式20-21
- 3.2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模式类型21-24
- 3.2.1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内整合模式21-22
- 3.2.2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外整合模式22-24
- 第4章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制约因素分析24-30
- 4.1 环境因素影响24-25
- 4.2 教师因素影响25-27
- 4.2.1 教师结构与认识的影响25-26
- 4.2.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26
- 4.2.3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影响26-27
- 4.3 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影响27-28
- 4.4 教学资源影响28-30
- 第5章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建议30-34
- 5.1 硬软件建设双管齐下,缩小外在环境差异30
- 5.2 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整合内涵30-31
- 5.3 落实培训内容,提高教师整合能力31
- 5.4 落实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31-32
- 5.5 积极收集、开发各种资源,建立学校资源库32-34
- 第6章 结束语34-36
- 附录36-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42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霓;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澳大利亚图书馆工作[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2 刘式辉,陈豪;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创新学习精神[J];人民教育;2000年08期
3 刘刚;从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谈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4 李金昌;论现代信息技术对统计的十大影响[J];中国统计;2000年12期
5 薛维明;面向新世纪 编好信息技术教材[J];常熟高专学报;2000年06期
6 冯沈萍;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实习归来话信息技术[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中小学必修信息技术[J];知识经济;2000年01期
9 李山;;怎样面对信息技术对教师提出的挑战[J];教育仪器设备;2001年03期
10 丁宁;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服务业的发展[J];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邢程;李玉梅;邵伟;余敏;吴克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4 张卓星;朴姬顺;;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法的探析——信息技术型学与教的方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5 苏兴亚;;浅谈计算机的普及与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马跃文;;信息技术教学和与其他课程和谐整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7 郑迅;;用更广泛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以录制视频活动为例[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吴鹏飞;;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自己——浅析办好传统网络媒体亟需应对的问题[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工作年会网络时代文献信息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3年
9 钟淑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琳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运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林卫民;学科与信息技术的交错[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赵凯;信息技术教学要率先实现整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3 宋树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十大误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王涛邋李建 彭利国;禹城利用信息技术巧降耗[N];德州日报;2007年
5 安康市第一小学 王家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N];安康日报;2007年
6 英山县杨柳湾镇东庄畈小学 陈更新;农村小学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N];黄冈日报;2008年
7 廊坊六小 刘永军;信息技术之教学浅谈[N];廊坊日报;2008年
8 大方县第二中学 刘海;浅析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N];毕节日报;2009年
9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 戴爽;营造环境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应用[N];通信产业报;2000年
10 九江外国语学校 李艳;信息技术与术科课程的整合[N];九江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丽清;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潘勇;湖北省重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与教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春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江陆堂;基于信息技术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靳琳;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析[D];天津大学;2007年
6 隋丹;《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方向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熊铁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间的协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蔡丽;新课改背景下西安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辉;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学习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振中;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影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原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40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