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论主体间性德育范式在当代中国实践的本土观照

发布时间:2017-06-10 14:21

  本文关键词:论主体间性德育范式在当代中国实践的本土观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德育范式的发展来看,主体间性德育范式是对西方个人主体性德育范式的超越。当代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决定了当代中国德育实践主体间性德育范式的必然性。当代中国实践主体间性德育范式必须从社会性质、发展阶段、德育个性及人的存在方式等方面给予本土化观照。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主体间性德育范式 德育改革 必然性 本土观照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B-a/2011/01/038)资助成果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14SJB37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任何现实的德育都要通过一定的范式来实践,德育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旧范式下的累积过程,更表现为新旧德育范式的转换。从世界的、历史的视野来看,德育范式在从“群体主体性”德育向“个体主体性”德育的转换之后,当代正在从“个体主体性”德育向“主体间性”德育转换。从我国德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小飞;;重构道德主体的自治:德育范式变革的中介[J];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希福;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改革[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2 房华强;郁顺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活世界”视角[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3 于永坤;;前提、性质和目的:评析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4 刘继华;;主体性哲学视野下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现实特性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7期

5 潘建屯;马克思主体性的后现代意蕴[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宫维明;;马克思哲学视野下的人性光辉[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刘放桐;;正确认识还是否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8 狄小华;;未成年人发展的动力学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王雨辰;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两种路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10 赵剑民;竭诚服务青年:共青团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兼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工作创新[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亮;;走出“讲坛哲学”个性化的误区——从国内“哲学导论”课程设置谈起[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国坛;;马克思哲学劳动主题引论——兼与吴晓明教授对话[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狄小华;;未成年人发展的动力学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蒋燕辉;李红红;周蔓卿;;全球金融危机凸显国际会计准则致命缺陷[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戴生岐;郭婷;王方方;;用毛泽东群众路线教育干部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A];毛泽东研究2014年卷[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2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希鹏;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管锦绣;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10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玉龙;老子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蒋鑫;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宋晓艳;从超感性领域的建构到人的原初感性的复归[D];辽宁大学;2011年

4 曹永福;论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形成逻辑[D];辽宁大学;2011年

5 刘晟光;实践的价值理解与价值的实践理解[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畅;全球化视域下的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8 林俊风;从以人为目的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月如;论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余波;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思想述评[D];苏州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学东;;略谈考茨基“灌输论”思想的形成过程[J];国际共运史研究;1988年02期

2 尹艳秋,叶绪江;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定友 ,付永秀;活动性德育实践谈[J];教学与管理;2003年20期

2 汪才明;高校德育中的活动性德育[J];滁州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翟惠根;;“创新性德育”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年14期

4 李书华;;区域性德育网站和校园网德育平台建设的效能思考[J];中国德育;2007年03期

5 姚春雷;侯蔚;;试析发展性德育的理性归因[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8期

6 刘必豪;;开展研究性德育的实践与感悟[J];中小学管理;2008年05期

7 包鹏远;;以发展性德育研究 促学生全面发展——谈万泉小学的发展性德育实践研究[J];中国德育;2008年11期

8 李大健;;生活化:高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J];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9 张岩;;高校中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关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敬枫蓉;祖霞;;志愿服务:高校实践性德育的有力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颜凤岭;;主体——发展性德育的实践与探讨[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河北区昆纬路第一小学 杨景香;以实践性德育为载体 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新模式[N];天津教育报;2013年

2 汲安庆;“立校”贵在“立人”[N];厦门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平;当前学校发展性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秋明;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国华;高校发展性德育模式的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吕娜;论知性德育与生活的割裂[D];吉林大学;2008年

5 沈正东;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素凤;自主性德育建构的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徐建平;主体间性德育理论与实践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卓秀坚;渗透性德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庞伟芳;中小学活动性德育课程:实践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乔红丽;中师潜在性德育实践活动途径体系之构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论主体间性德育范式在当代中国实践的本土观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8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438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c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