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身功能的校外教育课程规划研究
本文关键词:回归自身功能的校外教育课程规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由场馆建设迈入内涵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几乎每一个县(区)至少有一所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场所),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机构(场所)的育人功效是新时期校外教育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是校外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抓手。但由于缺乏对自身功能的清晰认识,校外教育课程规划中出现课程目标不清晰、课程内容交叉重叠、课程开发随意性强等问题,校外教育课程的规范性、科学性受到质疑。厘清校外教育功能定位是校外教育课程规划的逻辑起点。对校外教育功能认识存在延伸说、互补说、协同说三种论断。随着对校外教育认识的深入及国家对校外教育支持力度加强,“协同”作为我国校外教育新时期的基本功能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同。“协同”即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起,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体两翼”为每个儿童个性、全面发展服务。这就决定,校外教育课程规划的不是“学校做什么就做什么”(延伸说)、“学校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互补说),而是“什么有利于儿童发展就做什么”(协同说)。校外教育课程规划就是建立促进儿童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课程体系的过程。在实践中,校外教育课程规划包括研制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实施方式、制定课程评价方案前后相续的四项内容。校外教育课程目标是课程规划的灵魂,但在现实中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存在指向模糊、内涵缺失及上下割裂等认识误区。校外教育课程目标研制的关键在于综合考量校外教育课程政策、机构的课程文化及自身定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等因素;并且在表述上遵循一定的技术要领,即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具有清晰的指导意义、反映校外教育机构自身的特色。校外教育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实现的物质载体,但实践中出现类别失衡、目标脱节、缺乏整合等问题。科学、合理的校外教育课程结构设计应做到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逻辑清晰且层次分明,坚持儿童心理逻辑与学术逻辑的统一。校外教育课程实施是课程规划转化为具体教学行动的关键,但由于校外教育机构中教师拥有不可争辩的教学决策权,且缺少必要的规约,在课程实施中出现惯性而为、形式主义的误区,削弱了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因而,在校外教育课程实施中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儿童的主体地位、坚持课程实施方式与课程属性的统一,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典型的校外教育课程实施方式包括体验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教学情境综合选择不同的实施方式。校外教育自身特殊性决定,校外教育课程评价属于发展性评价的范畴。因此,校外教育课程评价要充分发挥评价育人的功能,在评价方式选取上保持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做到关注课程评价的全过程,不仅注重教师、学生的评价,还应关注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常见的校外教育课程评价方式有儿童自我评价、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校外教育课程规划最终要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文本,包括课程设置方案、课程开发方案、课程实施方案三个部分。有效的校外教育课程规划文本需要满足理念的先进性、要素的完整性、内在的一致性等条件,这是检视课程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校外教育课程规划并非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发展的回路,始终伴随着规划方案的发展、完善。
【关键词】:功能 校外教育 课程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23
【目录】:
- 论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7
- 一、问题的提出11-13
- (一) 校外教育亟需关注课程规划问题11-12
- (二) 功能定位是校外教育课程规划的逻辑起点12-13
-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13-17
- (一) 校外教育14-15
- (二) 课程规划15-17
- 三、研究综述17-23
- (一) 校外教育相关研究17-21
- (二) 课程规划相关研究21-23
- 四、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23-27
- (一) 研究框架23-24
- (二) 研究方法24-27
- 第二章 校外教育课程规划的理解27-40
- 一、校外教育课程规划的本质27-33
- (一) 延伸说:学校做什么就做什么27-28
- (二) 互补说:学校做什么就不做什么28-30
- (三) 协同说:什么有利于儿童发展就做什么30-33
- 二、校外教育课程规划的意义33-34
- (一) 沟通课程理想与现实的桥梁33
- (二) 建立校外教育课程持续发展机制33
- (三) 发挥校内外教育的整体优势33-34
- 三、校外教育课程规划的基本内容34-36
- (一) 课程规划的基本内容34
- (二) 校外教育课程规划的基本内容34-36
- 四、校外教育课程规划的误区36-40
- (一) 课程意识缺失36-38
- (二) 规划机制不健全38
- (三) 定位不清晰38-40
- 第三章 校外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40-48
- 一、校外教育课程目标的内涵40-42
- 二、校外教育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42-46
- (一) 校外教育机构的功能定位42-43
- (二) 校外教育的课程政策43-44
- (三) 校外教育机构的课程文化44-45
- (四) 儿童的兴趣与需求45-46
- 三、校外教育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46-48
- (一) 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46
- (二) 清晰具体的指导意义46-47
- (三) 反映校外教育机构自身的特色47-48
- 第四章 校外教育课程结构的设计48-56
- 一、校外教育课程结构的内涵48-50
- 二、校外教育课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50-52
- (一) 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50
- (二) 逻辑清晰且层次分明50-51
- (三) 心理逻辑与学科逻辑的统一51-52
- 三、校外教育课程结构的一种类型:以上海市X少年宫为例52-56
- 第五章 校外教育的课程实施56-64
- 一、校外教育课程实施的内涵56-57
- 二、校外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57-59
- (一) 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导作用57-58
- (二) 尊重儿童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58-59
- (三) 课程实施方式选择与课程性质保持一致59
- 三、校外教育课程实施的方式59-64
- (一) 体验学习59-60
- (二) 合作学习60-62
- (三) 探究学习62-64
- 第六章 校外教育的课程评价64-71
- 一、校外教育课程评价的内涵64-66
- 二、校外教育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66-67
- (一) 重视评价的育人功能66
- (二) 关注课程评价与课程目标的内在一致性66-67
- (三) 关注课程发展的全过程67
- 三、校外教育课程评价的方式67-71
- (一) 自我评价68-69
- (二) 表现性评价69-71
- 第七章 校外教育课程规划文本及评价71-77
- 一、校外教育课程规划文本的构成71-74
- (一) 课程设置方案71-72
- (二) 课程开发方案72-73
- (三) 课程实施方案73-74
- 二、校外教育课程规划文本的评价标准74-77
- (一) 理念的先进性74
- (二) 要素的完整性74-75
- (三) 内在的一致性75-77
- 参考文献77-80
- 附录80-81
- 后记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丽颖;;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困惑与挑战——关于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三重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因地制宜,建立校外教育基地[J];中小学管理;1992年04期
3 李骏修;;校外教育 无限延伸的“直线”[J];基础教育论坛;2013年14期
4 甘北林,崔向红;更新观念 创新体制 提高校外教育水平[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年Z1期
5 李元;蚌埠市西市区校外教育是这样开展起来的[J];安徽教育;1964年05期
6 王大梅;校外教育的功能[J];内蒙古教育;1997年08期
7 康丽颖;现代校外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评论;2001年01期
8 马丽军;校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3年26期
9 王朝阳;浅谈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J];美与时代;2003年12期
10 陆士桢;中国校外教育的现状与前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蕴梅;;校外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2 施泽民;;校外教育活动组织的滚轮式结构[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 切实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A];第十七次全国部分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研讨会材料汇编[C];2009年
4 董尼;;浅谈校外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2012年
5 吴从刚;;校外教育别样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6 黄建明;陈敬;;构建校外教育的信息化舞台[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7 高迎新;;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零距离对接的初步实践与思考[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C];2011年
8 巴文丽;;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鲁艳;;发展校外教育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10 李广旺;;以学生为本开展有特色的校外教育[A];以人为本促进科普场馆协调和持续发展——2004年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海南研讨会论文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包建永;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N];台州日报;2010年
2 记者 肖姗 通讯员 沈大庆;我市校外教育辅导站覆盖率超八成[N];南京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范绪锋;政协委员为校外教育“病症”开“处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陈金明 王丹;抓好校外教育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N];中国教师报;2005年
5 记者 吕扬;把校外教育纳入教育事业整体规划[N];陕西日报;2002年
6 娄山 吕婷玉;积极研究探索 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N];蚌埠日报;2006年
7 泰州市少年宫 张忠;校外教育不可忽视[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8 通讯员 董艳春 驻县记者 徐凯;走在校外教育的最前沿[N];承德日报;2006年
9 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少先队北京市工作委员会主任 王粤;团队组织如何在校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N];大众科技报;2006年
10 何志东;校外教育的快速发展为首都青少年健康成长搭建了广阔的舞台[N];大众科技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昕;论校外教育的结构—功能定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波;青少年校外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河北大学;2012年
3 赵冉冉;校外教育资源包的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辉;社会学视角下社区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5 牛菁;校外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文渠;公益性校外教育政策的变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应超;校外教育活动中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曹舒婷;校外教育的乱象、原因和管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静;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性质定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夏玲;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的调查与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回归自身功能的校外教育课程规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7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45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