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当代教育新理念下的中学建筑教育空间模式与设计探讨

发布时间:2017-07-02 18:09

  本文关键词:当代教育新理念下的中学建筑教育空间模式与设计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理念 中学建筑 教育空间 模式建构


【摘要】: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和对教育体制、教育方法不断的深入改革,教育理念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在追求全面、系统、综合的教学同时,也对学生个性、交流、创造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中学教育阶段学生所面临的升学考试压力,因此中学教育在整个教育改革进程中相对滞后,但近两年全民对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制度在部分地区进行改革试点,相信新时期的中学教育将会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多元、更加开放。教育空间作为教育行为的物质载体,将影响到教育行为的进行和完成质量;而教育行为作为教育空间的内容,也将影响教育空间的形态和模式;只有适应教育理念变化的教育空间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适宜的人才。 本文基于当代教育理念的变化,以中学建筑教育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教育学、环境心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的理论工具,通过对现有中学建筑教育空间的调研分析和对文献资料中近年新建中学建筑案例的解读,总结出中学建筑现状教育空间存在的问题。同时以这些问题为导向,结合当下教育新理念,对中学建筑各教育空间模块进行探索研究,得出优化设计的策略,并以图示语言构建中学教育空间模式,从而希望能对今后中学建筑的实践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理念 中学建筑 教育空间 模式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4.2
【目录】:
  • 致谢4-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及论题提出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3 研究内容及相关定义16-19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9-21
  • 1.4.1 研究目的19-20
  • 1.4.2 研究意义20-21
  • 1.5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21-23
  • 1.5.1 研究方法21-22
  • 1.5.2 论文框架22-23
  • 2 当代中学教育理念发展及其对教育空间影响23-33
  • 2.1 我国当代中学教育改革23-27
  • 2.1.1 中学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23-26
  • 2.1.2 中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26
  • 2.1.3 中学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经验26-27
  • 2.2 当代中学教育理念转变27-31
  • 2.2.1 推行“素质教育”前的中学教育理念27-28
  • 2.2.2 推行“素质教育”后的中学教育理念28-30
  • 2.2.3 两种教育理念的比较30-31
  • 2.3 中学教育理念对中学教育空间的影响31-33
  • 3 我国中学教育空间现状及问题分析33-66
  • 3.1 我国中学建筑案例调研分析33-53
  • 3.1.1 老旧的空间模式33-42
  • 3.1.2 逐步更新的空间模式42-49
  • 3.1.3 创新丰富的空间模式49-53
  • 3.2 现有中学教育空间模式总结53-63
  • 3.2.1 中学总体布局模式54-55
  • 3.2.2 室内教学空间模式55-59
  • 3.2.3 室内公共空间模式59-61
  • 3.2.4 室外活动空间模式61-63
  • 3.3 现有中学教育空间存在的问题63-66
  • 4 新理念下的教育空间模块优化66-96
  • 4.1 课堂教育空间模块优化66-76
  • 4.1.1 教室空间模块:重复性单元的再认识66-71
  • 4.1.2 公共教学空间模块:灵活开放的空间转变71-74
  • 4.1.3 辅助教学空间模块:空间地位的重新定位74-76
  • 4.2 课外教育空间模块优化76-96
  • 4.2.1 入口空间模块:活泼探索性空间的建立76-80
  • 4.2.2 交通空间模块:趣味交流空间的释放80-88
  • 4.2.3 庭院空间模块:复合活动的空间承载88-94
  • 4.2.4 操场空间模块:规矩空间的革新94-96
  • 5 优化后的教育空间模块组合研究及模式建构96-110
  • 5.1 教育空间模块组合96-105
  • 5.1.1 教室空间模块组合96-97
  • 5.1.2 教室空间模块与辅助教学空间模块组合97-98
  • 5.1.3 教学空间与交通空间模块组合98-99
  • 5.1.4 课堂教育空间模块与庭院空间模块组合99-101
  • 5.1.5 入口空间模块与庭院模块组合101
  • 5.1.6 交通空间模块组合101-103
  • 5.1.7 交通空间模块与庭院空间模块组合103-104
  • 5.1.8 庭院空间模块与操场空间模块组合104-105
  • 5.2 教育空间模式建构策略105-110
  • 5.2.1 建立组团教育空间,形成功能复合105-106
  • 5.2.2 建立室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重视各层级空间利用106-107
  • 5.2.3 建立垂直向多元化教育空间,打破功能块平面分布107-108
  • 5.2.4 建立布局一体化教育空间,打造场所和行为的多维融合108-110
  • 6 结语110-112
  • 参考文献112-116
  • 附录116-127
  • 作者简历1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竞;地域性与人文观——厦门市海沧新阳中学设计[J];华中建筑;2004年06期

2 边克举;王文胜;;一体化校园设计——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新校区[J];城市建筑;2009年03期

3 黄莺;牟彦茗;杨晓川;汤朝晖;;体验自由教学空间——探访丹麦哥本哈根,

本文编号:510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510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0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