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3 18:03
本文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关注的问题是当今小学校园中普遍发生的欺负行为,目的在于考察小学高年级儿童的欺负行为的现状和特点,了解小学高年级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特征,并通过对欺负行为中不同身份的卷入者和未卷入者之间自我概念的差异分析,考察自我概念和欺负行为间的关系。本研究以云南省三所小学的六百余名高年级学生为被试群体,采用问卷测量的方式,以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小学版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小学高年级学生欺负、被欺负行为特点:(1)小学高年级学生中校园欺负行为的发生率较高,有8.6%的学生属于受欺负者,3.3%的学生属于欺负者,1.9%的学生属于欺负/受欺负者,86.3%的学生属于未卷入者。(2)在小学高年级,直接言语欺负占的比例最多,其次是间接欺负,较少的是直接身体欺负,三类欺负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50.00%、42.12%、38.70%。(3)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欺负行为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的差异,而在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上,五年级学生相较于六年级学生表现地更具有同情心,持有更为积极的态度。(4)小学高年级校园欺负行为的总体特征是:同班同学之间的欺负行为为主,较多表现为男同学充当欺负者的角色。2、小学高年级自我概念特点:(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行为维度上得分最高,在幸福与满足维度得分最低。(2)在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上,小学高年级男生的焦虑、合群维度以及自我概念总得分显著高于女生。(3)躯体外貌与属性维度上男生的自我概念显著低于女生。(4)在年级差异上,五年级学生自我概念的焦虑维度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六年级。(5)在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方面,独生子女在焦虑和合群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6)五年级儿童对待欺负问题态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六年级儿童,对受欺负者表现出更多的同情与关切。3、在自我概念与欺负行为的关系上,(1)不同欺负身份者的自我概念得分存在差异,欺负/受欺负者的自我概念总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欺负者、受欺负者和未卷入的学生。(2)在行为维度的得分上,未卷入者显著高于欺负者和受欺负者;(3)在合群维度上,欺负/受欺负者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卷入者和受欺负者。(4)在幸福与满足维度和自我概念总得分上,欺负/受欺负者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类身份的学生。(5)不同欺负身份的儿童躯体外貌与属性维度和焦虑维度得分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从学生自我概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导和转变学生的欺负行为和被欺负的现象。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 校园欺负行为 自我概念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0-12
- 第二章 研究综述12-26
- 2.1 欺负行为研究综述12-19
- 2.1.1 欺负行为的概念12-13
- 2.1.2 欺负行为的特点13-14
- 2.1.3 欺负行为的分类14-15
- 2.1.4 欺负行为的发生理论15-17
- 2.1.5 欺负行为的测量方法17-18
- 2.1.6 欺负行为的危害18-19
- 2.2 自我概念综述19-23
- 2.2.1 自我概念的界定19-20
- 2.2.2 自我概念的作用与功能20-21
- 2.2.3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21-23
- 2.2.4 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23
- 2.3 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关系23-24
- 2.4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24-26
- 2.4.1 现有研究的成果24-25
- 2.4.2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25-26
- 第三章 研究设计26-29
- 3.1 研究目的和思路26
- 3.2 研究方法26-28
- 3.2.1 被试26-27
- 3.2.2 研究工具27-28
- 3.2.2.1 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张文新修订版)27
- 3.2.2.2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PHCSS)27-28
- 3.3 研究程序28-29
- 第四章 研究结果29-42
- 4.1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欺负行为特点研究29-33
- 4.1.1 小学高年级学生欺负/受欺负的基本状况29-30
- 4.1.2 三类欺负行为的发生率及性别差异30-31
- 4.1.3 欺负/受欺负行为的年级、性别及是否独生的差异31-32
- 4.1.4 对待欺负的态度32-33
- 4.1.5 欺负行为类型与欺负者特征33
- 4.2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特点研究33-36
- 4.2.1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概念得分情况33-34
- 4.2.2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34-35
- 4.2.3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概念的年级差异35
- 4.2.4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概念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35-36
- 4.3 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结果36-42
- 4.3.1 不同欺负者自我概念得分差异36-38
- 4.3.2 不同欺负身份者的行为得分差异38
- 4.3.3 不同欺负身份者的智力与学校情况维度得分差异38-39
- 4.3.4 不同欺负身份者的躯体外貌与属性维度得分差异39
- 4.3.5 不同欺负身份者的焦虑维度得分差异39-40
- 4.3.6 不同欺负身份者的合群维度得分差异40-41
- 4.3.7 不同欺负身份者的幸福与满足维度得分差异41-42
- 第五章 讨论42-45
- 5.1 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负的一般特点42-43
- 5.2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概念的一般特点43-44
- 5.3 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关系44-45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45-51
- 6.1 结论45-46
- 6.2 教育对策和建议46-49
- 6.2.1 开展大型团体心理辅导46
- 6.2.2 利用班队课开展班级小团体心理辅导46-47
- 6.2.3 设置“心灵小屋”,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47
- 6.2.4 教师应作为“观察者”和“参与者”47-48
- 6.2.5 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48
- 6.2.6 因材施教,对男女生进行不同的心理辅导48
- 6.2.7 对六年级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48-49
- 6.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取向49-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54-62
- 第一部分 欺负问卷54-60
- 第二部分 自我概念问卷60-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62-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必华;;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结构与发展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张景焕;李建全;郑雪梅;张舜;刘桂荣;;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创造思维的影响: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2期
3 武萌;陈洪岩;郑希付;;小学生对于欺负/被欺负问题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心理研究;2010年04期
4 金盛华;角色理论与家庭儿童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1期
5 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6 张文新,王丽萍,宫秀丽,张坤,武建芬;儿童对待欺负问题态度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2期
7 刘凤娥,黄希庭;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研究述评[J];心理学动态;2001年02期
8 张文新;陈光辉;;发展情境论——一种新的发展系统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9 王永红;;聋生校园欺负行为的特点[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丽琼;儿童自我概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会欣;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37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53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