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叙事过程之“前视域”研究
本文关键词:德育叙事过程之“前视域”研究
【摘要】:德育叙事过程之前已经存在于师生心灵秩序之中的先在性的价值准备状态,即为德育叙事过程之"前视域"。"前视域"具备三种基本属性:兼具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功能的相反相成性、故事性以及知情意行的统和性。在"前视域"的结构中,终极价值观指涉人生终极意义,而工具价值观则为实现终极价值观提供做事原则及行为方式。在学校德育叙事的实际样态中,学生之"前视域"保证了德育叙事完整的本体性存在,教师之"前视域"直接影响着在学生的心灵之幕上所映射的叙事色彩及状态。研究德育叙事过程之"前视域",是德育叙事相关研究的前研究,具有前提性及奠基性。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德育叙事 价值秩序 前视域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校长课程领导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BFA11005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在进行德育叙事之前,教师与学生的心灵秩序之中已经具备的先在性的价值准备状态,这种“先在性的价值准备状态”即德育叙事过程之“前视域”。“前视域”对德育叙事的顺利进行具有“奠基性”(胡塞尔语),可为叙事世界所“携裹”着的价值秩序进入学生的心灵秩序提供适宜的“切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白昊;教育叙事研究:中小学教师校本研究的适切选择[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红;道德价值观的结构及其教育模式[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3 檀传宝;德性只能由内而外地生成——试论“新性善论”及其依据,兼答孙喜亭教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开;试论时间范畴的起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王莉;推己及人与角色扮演——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倪荫林;;试析悖论本质及其研究的应然方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赵娟;;广告翻译的接受美学[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6 朱万喜;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林燕;张群;;权术、美德与命运:马基雅维里的三重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余亚斐;;论智慧的历史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忠山;;诗的“空白结构”与“潜信息系统”[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魏名国;;试论真理的接受之维[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刘曙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晓群;;论古朗士的古史研究:社会转型中的历史学家与他所研究的社会转型问题[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7 王大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王京安;;区域信息能力及其经济增长含义[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10 卞文;;西北科学考查团的科学史再评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冯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薛会娟;交互记忆系统、学习与创造力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1年
7 叶一舵;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苗苗;阿尔都塞意识形态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传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锡梅;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吴钧陶与Witter Bynner的杜诗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岳婷婷;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戏剧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单雅娇;《京华烟云》的文化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喜亭;学生德性或德行能由内而外的生成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李红;;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模式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年04期
4 檀传宝;关于席勒的两个命题的阐释——兼论审美活动的善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4期
5 丁丽丽;;国内教育叙事研究文献综述[J];黑龙江史志;2009年17期
6 檀传宝;德性、德性生活的实存与历史──对于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本质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7 龙迪勇;事件:叙述与阐释——叙事学研究之三[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10期
8 檀传宝;论道德教育的可能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1期
9 檀传宝;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论价值与教育中的价值问题[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10 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孝思;论冲突在影视剧中的叙事特质[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周伶;;《疯狂原始人》:咕噜一家的冒险之旅[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3 余俊;;悬念—结“扣子”,卖“关子”——叙事类文章出彩妙招[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3年10期
4 袁东顺;;例说写作中的双线迭合[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2年04期
5 曾余;;叙事篇之二:展开细节[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2年02期
6 黄毓;孙健君 狂者生存[J];中华儿女(海外版);2003年05期
7 陶德智;;“家有老爸”专题演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0年06期
8 朱志军;;你为什么“后悔”[J];小学生作文向导;2006年Z1期
9 王德胜;日常生活的“温情”安抚──论当代中国“大众性”电影[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0 朱供罗;;论《西游记》的圆形叙事模式[J];云梦学刊;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韬;故事中的黑色“咔拉板”[N];中华建筑报;2009年
,本文编号:558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55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