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发展及其对学业投入的影响—成就目标的中介作用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发展及其对学业投入的影响—成就目标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初中生 自我决定动机 成就目标 学习投入 中介作用 内隐实验
【摘要】:自我决定动机是动机上的自主表现,即个体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决定、选择的积极心理品质。根据有机整合理论,按照自我决定程度差异,可将自我决定动机进一步细化为自主动机、受控动机。其中,自主动机指的是个体出于自己的意愿和自由选择(如兴趣、个人信念等)而从事某行为的动机,即自我决定程度较高的动机;受控动机指的是个体出于内部(内疚)或外部(他人的要求)压力而所从事某行为的动机,即自我决定程度较低的动机。在教育情境中,自我决定动机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行为,特别是自主动机对学业适应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发展水平有显著年级差异;初中生的自我决定动机与成就目标、学业投入两两相关,且自我决定动机可以通过成就目标影响其学业投入;学生的自主动机存在内隐实验效应。本研究包括以下三个研究:研究一采用学业自我调控问卷,对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745人进行调查,探讨初中生自我决定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结果显示:1、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发展水平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中,初一年级的自主动机发展水平最高。研究二与研究一的被试相同,采用研究一中的学业自我调控问卷及成就目标问卷、学业投入问卷,测量其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及学业投入,探讨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对学业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1、初一、初二、初三学生的自主动机、受控动机与其成就目标、学业投入之间相关显著。总体而言,学生的自主动机水平越高,越倾向于掌握接近目标,越倾向于提高学业投入。2、初一、初二、初三学生的成就目标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习投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其中,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动机通过成就目标对其学业投入的影响大于受控动机通过成就目标对其学业投入的影响;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动机通过掌握接近目标对其学业投入的正向预测效应最大;与初二、初三年级学生相比,初一学生的自主动机通过成就目标预测其学业投入的影响路径较为复杂,初一学生的自主动机还可以通过成绩(接近、回避)目标预测其学业投入。研究三采用单类内隐联想范式(SCI-IAT)调查初一学生90人,探讨初一学生自主动机的内隐效应及自主动机(外显、内隐)的发展类型。结果显示:1、初一学生自主动机的内隐实验效应显著。2、初一学生的自主动机可以分为四类:高外显高内隐自主动机组、高外显低内隐自主动机组、低外显低内隐自主动机组、低外显低内隐动机组。其中,低外显高内隐动机组比例最高,高外显高内隐动机组比例较高。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发展随着年级的变化而呈现波动状态,初一学生的自主动机水平最高;自我决定动机的水平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2)初中生成就目标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习投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自我决定动机对学业投入的影响是通过成就这一中介变量实现的。(3)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动机通过成就目标对其学业投入的影响大于受控动机通过成就目标对其学业投入的影响;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动机通过掌握接近目标对其学业投入的正向预测效应最大。(4)大多数初一学生属于低外显高内隐、高外显高内隐动机组,且内隐自主动机水平较高。
【关键词】:初中生 自我决定动机 成就目标 学习投入 中介作用 内隐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2
- 第一章 研究概述12-20
- 1 文献综述12-18
- 1.1 自我决定动机研究概述12-15
- 1.2 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业投入的相关研究15-16
- 1.3 自我决定动机与成就目标的相关研究16-17
- 1.4 成就目标与学业投入的相关研究17
- 1.5 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学业投入的相关研究17-18
- 2 问题提出18-20
- 2.1 已有研究的不足18-19
- 2.2 研究假设19
- 2.3 研究意义19-20
- 第二章 实证研究20-48
- 研究一 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发展特点20-25
- 1 研究目的20
- 2 研究假设20
- 3 研究方法20-21
- 3.1 研究对象20
- 3.2 研究工具20-21
- 3.3 数据处理21
- 4 研究结果21-22
- 4.1 量表的信度检验21
- 4.2 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现状分析21
- 4.3 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发展特点21-22
- 5 讨论22-24
- 5.1 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现状分析22-23
- 5.2 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发展特点23-24
- 6 结论24-25
- 研究二 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对其学业投入的影响—成就目标的中介作用25-42
- 1 研究目的25
- 2 研究假设25
- 3 研究方法25-26
- 3.1 研究对象25
- 3.2 研究工具25-26
-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26
- 4 研究结果26-33
- 4.1 量表的信度检验26
- 4.2 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学业投入的相关分析26-28
- 4.3 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学业投入的路径分析28-33
- 5 讨论33-41
- 5.1 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学业投入的相关分析33-34
- 5.2 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学业投入的路径分析34-39
- 5.3 建议39-41
- 6 结论41-42
- 研究三 自主动机的内隐实验研究42-48
- 1 研究目的42
- 2 研究假设42
- 3 研究方法42-44
- 3.1 研究对象42
- 3.2 研究工具42-43
- 3.3 研究材料43
- 3.4 研究程序43-44
- 3.5 数据统计与分析44
- 4 研究结果.44-46
- 4.1 初一学生自主动机的内隐效应44-45
- 4.2 初一学生自主动机的发展类型45-46
- 5 讨论46-48
- 5.1 初一学生自主动机的内隐效应46
- 5.2 初一学生自主动机的发展类型46
- 5.3 建议46-48
- 第三章 总结48-50
- 1 结论48-49
- 2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49-50
- 参考文献50-57
- 附录57-63
- 后记(含致谢)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沃建中,李峰;小学生的成就目标和自主性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刘元秀;;试论“自我决定”动机与基础英语课前的“值日报告”效果[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3 郭玉良;李洪一;苏煜;;教学气氛对体育学习动机水平的影响——目标定向与自我决定理论的相关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戴凌;张媚;赖丽朱;詹基伟;;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下的学习动机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年02期
5 李燕平,郭德俊;成就目标与任务投入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年01期
6 刘惠军;郭德俊;李宏利;高培霞;;成就目标定向、测验焦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6年02期
7 晋争;;内隐联系测验的修正——简式内隐联系测验[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8 吴艳;温忠麟;;结构方程建模中的题目打包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9 张向葵,暴占光;国外自我决定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9期
10 艾传国;佐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在群体认同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学坚;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国胜;中小学生成就目标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钱慧;中学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艳;中学生依恋与自我决定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丛彭彭;初中生学业压力、自主性动机与学业投入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6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566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