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13:01
本文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学习社区 隐性知识 获取与转化 影响因素 策略
【摘要】:进入知识社会,知识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重视。人们一方面要面临着大量的知识冲击,另一方面要从大量的知识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隐性知识占据知识的重要地位,然而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由于其难言性与难转移性,因此不仅获取成本很高而且不可能通过传统的教育获得,这就要求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获取和转化隐性知识的平台。虚拟学习社区作为信息化的一种教育手段,不仅为终身学习和信息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更为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创造提供了一个可实现的平台。如何更好地促进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这不仅对知识管理有重要影响,更对虚拟学习社区平台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对曲阜师范大学参加《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探索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提出问题部分,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如何更好地促进隐性知识的获取与转化;分析问题部分,探究影响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因素有哪些;解决问题部分,根据分析问题部分得出的结论,提出促进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策略。在论文的创作过程中,前期主要对相关研究的理论部分进行研读和梳理,后期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各要素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五章,具体如下:首先分析了选题背景、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然后解读了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相关概念,初步提出了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影响因素假设模型。通过对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并运用SPSS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相关操作,对之前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了影响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四个因素,分别为环境因素、学生因素、技术因素和动机因素。根据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提出促进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具体对策。最后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包括论文的结论、创新点、局限性及研究展望等内容。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 隐性知识 获取与转化 影响因素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问题的提出10-11
- 1.1.3 选题意义11
- 1.1.4 可行性分析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4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4-15
- 1.3.1 研究思路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15-19
- 1.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5-16
- 1.4.2 情景认知理论16-17
- 1.4.3 知识管理理论17-18
- 1.4.4 动机理论18-19
- 第2章 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内涵解析19-25
- 2.1 虚拟学习社区概述19-20
- 2.2 隐性知识概述20-23
- 2.2.1 知识的定义与分类20-21
- 2.2.2 隐性知识定义、特征及分类21-23
- 2.3 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概念与模型23-25
- 2.3.1 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概念23
- 2.3.2 知识螺旋模型理论23-25
- 第3章 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影响因素分析25-67
- 3.1 分析方法与思路25-26
- 3.2 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26-63
- 3.2.1 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介绍26
- 3.2.2 理论假设与调查问卷设计26-29
- 3.2.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29-44
- 3.2.4 因素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44-63
- 3.3 本章的结论与启示63-67
- 3.3.1 结论63-64
- 3.3.2 启示64-67
- 第4章 虚拟学习社区促进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策略67-72
- 4.1 基于环境因素促进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策略67-68
- 4.2 基于学生因素促进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策略68-69
- 4.3 基于技术因素促进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策略69-70
- 4.4 基于动机因素促进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的策略70-72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72-74
- 5.1 研究结论72
- 5.2 研究的创新点72
- 5.3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72-74
- 5.3.1 研究的局限性72-73
- 5.3.2 研究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7
- 附录77-80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0-82
- 致谢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捷;靖继鹏;;企业隐性知识分类再探[J];情报杂志;2007年09期
2 马凤娟;吴鹏飞;张从善;;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隐性知识的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3期
3 王鸣迪;;谈帮助型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要素——对动机理论的一点质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04期
4 胡凡刚;李广艳;;影响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形成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兵;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99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59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