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中美德育模式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6:19

  本文关键词:中美德育模式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德育模式 中国 美国 比较 对策


【摘要】:德育模式是在一定道德教育思想、文化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根据社会要求和德育主体与德育客体需要所形成的有利于德育客体道德发展、道德认知水平提高的典型教育样式或实践范式。对中美德育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比较、鉴别和融合,探寻中美两国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在遵循德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德育模式之间的异同,从而进一步借鉴经验,更好地促进我国德育发展。关于德育模式,中国和美国无论在德育理论还是实施途径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中国的德育理论中,按照历史分期,分为传统德育理论和当代德育理论。中国传统德育理论主要是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线;中国当代德育理论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美国德育的发展是从近代开始的,因此其德育理论分为近代德育理论和当代德育理论。美国的近代德育理论主要是杜威创立的实用主义德育理论;美国当代德育理论比较丰富,主要包括价值澄清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行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不同的理论指导下产生不同的德育模式,通过比较研究,中美两国在德育模式上存在以下共同点,即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置德育课程内容;注重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德育效果;注重德育环境建设。中美两国在德育模式上存在以下不同点,即中国德育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单一性,而美国德育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多元性;中国德育模式注重课堂教学形式,而美国德育模式注重非课堂教学形式;中国德育模式注重德育灌输,而美国德育模式注重间接渗透。通过中美两国德育模式的比较研究,笔者提出了加强中华传统道德教育,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根据人的发展阶段,注重德育的层次性、注重说理教育和品德践行相结合、注重隐性教育和建立全方位立体德育模式等方面的建议,从而为我国构建新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实效,更好地促进受教育者自身道德发展。
【关键词】:德育模式 中国 美国 比较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2 研究意义10
  • 1.3 研究回顾10-14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3
  • 1.3.3 当前有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努力方向13-14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14-18
  • 1.4.1 研究方法14
  • 1.4.2 研究内容14-18
  • 第2章 德育模式的内涵、特征、功能及构成要素18-25
  • 2.1 德育模式18-19
  • 2.1.1 模式的内涵18
  • 2.1.2 德育模式18-19
  • 2.2 德育模式的特征与功能19-21
  • 2.2.1 德育模式的特征19-20
  • 2.2.2 德育模式的功能20-21
  • 2.3 德育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21-23
  • 2.4 本章小结23-25
  • 第3章 中国德育模式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探究25-33
  • 3.1 中国传统德育模式25-28
  • 3.1.1 中国传统德育的理论渊源25-26
  • 3.1.2 灌输式德育模式26-28
  • 3.2 中国当代德育模式28-31
  • 3.2.1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基础28-29
  • 3.2.2 综合德育模式29-31
  • 3.3 本章小结31-33
  • 第4章 美国德育模式探析33-42
  • 4.1 美国近代德育模式33-35
  • 4.1.1 美国近代德育模式理论依据33-34
  • 4.1.2 全面主义模式34-35
  • 4.2 混合德育模式35-39
  • 4.2.1 美国当代德育模式理论基础35-37
  • 4.2.2 混合德育模式37-39
  • 4.3 本章小结39-42
  • 第5章 中美德育模式的异同及对我国的借鉴42-50
  • 5.1 中美德育模式的相同点42-43
  • 5.1.1 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置德育课程内容42
  • 5.1.2 注重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德育效果42-43
  • 5.1.3 注重德育环境的建设43
  • 5.2 中美德育模式的差异性43-45
  • 5.2.1 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与多元化的差异43-44
  • 5.2.2 课堂教学与非课堂教学形式的差异44
  • 5.2.3 直接灌输式与间接渗透式的差异44-45
  • 5.3 从美国德育模式中借鉴经验45-49
  • 5.3.1 加强中华传统道德教育,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成果45-46
  • 5.3.2 根据人的发展阶段,注重德育的层次性46-47
  • 5.3.3 注重说理教育与品德践行相结合47-48
  • 5.3.4 润物细无声——注重隐性教育48
  • 5.3.5 建立全方位立体德育模式48-49
  • 5.4 本章小结49-50
  •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56-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艳;高校德育模式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班华,薛晓阳;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3 孙林;杨军;丛新胜;;关于中西方高校德育模式的比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夏俊丽;胡晓莺;;从传统高校德育模式走向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模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景光仪;;浅析我国德育模式新特征[J];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12期

6 周斌;;浅论美国爱国主义德育模式及启示[J];消费导刊;2008年06期

7 张祖华;;对话共鸣德育模式的时代意蕴[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李军民;;高职院校建立行动德育模式的必要性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年12期

9 黄晓萍;;中小学德育模式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2年Z1期

10 杨志平;建构21世纪的高校德育模式[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旭昌;;拓展网络时代的德育模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姬振海;曹新;;家校良性互动抓德育模式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周衍潮;黄菊花;;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刘锦华;孔水;;巧点心灵火花——“‘三二三’德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调研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5 陆继兴;刘德凤;;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模式构建的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冯天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元互动的德育模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7 苏阗元;;创新德育模式 引领学生成长[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8 桑正杨;;3G手机时代的高校民主德育模式和方法研究[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9 郑利荣;;“体谅德育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屈仕统;;一体化德育模式评价体系构建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朝庄;科学构建德育模式 推进学校德育特色发展[N];鹤壁日报;2012年

2 记者 刘联;市一职校德育模式亮相全省[N];珠海特区报;2009年

3 艾如燕 刘燕;探索社区德育模式 构建和谐文明校园[N];中国教师报;2006年

4 毛起生 邓飞龙;展坪中学推行“四常一重”德育模式[N];抚州日报;2007年

5 詹自飞 特约通讯员 李飞;创新德育模式打造铁甲英才[N];解放军报;2009年

6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副教授 左伟清;建构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德育模式[N];南方日报;2011年

7 记者 涂洪长;鼓励“两耳多闻窗外事” 福州三中创新德育模式[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兴化市周庄初级中学 黄加寿;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9 ;创新职校德育模式 培养现代职业人才[N];玉溪日报;2014年

10 高博;实施序列化的好习惯教育 建构系统化的德育模式[N];中国教师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毅;学校德育模式改进与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尹亚美;高校德育模式的科学化与人性化整合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3 何欢;互动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张文峰;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5 王静;中美德育模式比较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6 施静龙;“崇德尚能”高职德育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樱;高校人本化德育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乐娟;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赵玉平;强化高校体验性德育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友梅;管理学视野下的当代高校实践德育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0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10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5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