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浅析社会分层视域下教育公平的提升

发布时间:2017-08-04 09:41

  本文关键词:浅析社会分层视域下教育公平的提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公平 社会分层 对策分析


【摘要】:公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断地追求,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平是教育公平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又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公平较初期有了较大提升,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阶层差距等方面。唯有通过教育来促进社会不同层次间由低向高的流动、平衡分配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政府应从政策制定方面、学校应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育公平。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教育公平 社会分层 对策分析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教育公平的现代内涵及属性纵观古今中外,古有孔子的“有教无类”—最初的教育公平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柏拉图在其《法律篇》中提出了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教育—财富蕴其中》和《学会生存》两篇报告均指出,教育公平问题首先就是人人享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安邦;范蔚;;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及特点[J];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亮才;;教育公平视角下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对“珠峰计划”的反思与改良[J];创新;2015年01期

2 柴惠鹏;;试论我国教育公平实现的困境与解决途径[J];才智;2015年06期

3 汪伟;蒋馨岚;;公平、发展、有效性: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价值[J];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8期

4 谢宝国;王远伟;;农村籍与城市籍大学毕业生就业获得差异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4年01期

5 李新朝;;教育公平·赛珍珠·赛珍珠国际班[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刘思;段丹;;试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教育公平问题[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年01期

7 解婷婷;;校本课程促进教育公平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5年04期

8 魏玉梅;刘先春;;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发展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年03期

9 刘海涛;;运行机制与边界:我国近代大学社会服务的理念、实践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5年06期

10 何锋;;农村学前教育教育补偿路径优化: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5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安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效率与公平[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亮;基于社会治理创新的海沧区城乡一体化建设[D];厦门大学;2014年

2 徐搏;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我国城市基础教育公平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徐博论;民生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田驷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教育公平问题探析[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年

5 张小华;中国教育不平等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6 冯蓉;山西省运城市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新;;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冯建军;;高中教育公平的哲学基础[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3 郝文武;;层类教育公平与城乡教育公平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及其形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34期

4 孙新;;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的供给[J];教育评论;2010年05期

5 杨东平;教育公平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目标——辨析教育的公平与效率[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6 吴德刚;;关于构建教育公平机制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薛海平;王蓉;;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8 薛二勇;;论教育公平发展的财政政策创新——基于美国的政策分析[J];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9 邓晓丹;;教育公平的本质: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均衡[J];理论前沿;2007年09期

10 张长征;郇志坚;李怀祖;;中国教育公平程度实证研究:1978-2004——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宏芬;教育正义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明林;关于社会分层三阶段发展的若干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变迁中的社会分层[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刘祖云;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J];江汉论坛;2002年09期

4 陈恢忠;论社会分层的功能[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李亮,郑智航;社会分层:法律的新视角[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刘祖云,戴洁;再论社会分层的功能[J];学术论坛;2003年02期

7 ;社会分层与教育的份量[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33期

8 郭景萍;消费文化视野下的社会分层[J];学术论坛;2004年01期

9 李俊奎;论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李元书,李宏宇;社会分层的含义和原因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社会分层与小康社会[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2 张春婷;;社会分层对社会和谐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甘源;;浅谈社会分层对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春杰;;毛泽东社会分层思想及其意义[A];学习 坚持 发展——青海省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3年

5 宫浩钦;;产品中的社会分层结构[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强;;社会分层与小康社会[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7 薛晶;;社会分层与多元化背景下犯罪新趋势初探[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豪;;从理论构建到客观事实: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分层研析——以冀县为中心的考察[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9 吕树庭;周洽;;当代中国大众体育与社会分层[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任剑波;;社会分层视角下杀人犯罪的态势[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心;社会分层理论[N];哈尔滨日报;2006年

2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程金华 教授;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法律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吕树庭 周洽;当代大众体育与社会分层[N];中国体育报;2003年

4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吴冬华;从教育社会分层角度透视农村普高[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林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城市化进程影响拉美社会分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范晓光;社会分层中的边界渗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皇甫世俊;临时工时代[N];银川晚报;2014年

8 李强;社会分层弊大于利吗[N];北京日报;2003年

9 李培林;话说社会分层[N];浙江日报;2005年

10 李强;社会分层弊大于利吗?[N];发展导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晓红;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邵晓;公共品如何影响社会分层与个人选择[D];复旦大学;2013年

3 于仲秋;制度变迁中的“速富阶层”[D];吉林大学;2006年

4 万恒;社会分层视野中职业教育价值的再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琛;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公平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7年

2 张天祺;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3 肖礼PF;社会分层对农村居民健康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陈捷;社会资本、社会分层与优质生源竞争[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邱永建;我国社会分层变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9年

6 王辉;消费文化与社会分层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桂云;论转型期中国社会分层的变化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何芳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分层机制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解玉强;我国社会分层背景中的公正问题[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10 于萌;兰州市居民社会分层与消费行为关系的探讨[D];兰州商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618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18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1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