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研究生心理资本及其相关因素对心理困扰影响的模型构建
本文关键词:医学类研究生心理资本及其相关因素对心理困扰影响的模型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困扰 心理资本 依恋 压力 医学类研究生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困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为此类人群的心理卫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学习相关情况调查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PPC)、亲密关系体验量表修订版(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Revised,ECR-R-36)、抑郁,焦虑,压力感受量表(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urvey,DASS-21)、大学生压力量表(Stress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SCS)对1022名医学类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9.0及AMO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22名医学类研究生,其中抑郁维度得分4.16±5.70,焦虑维度得分5.34±5.96,压力感受维度得分7.24±6.88。个人烦扰维度得分10.77±8.60,日常学习烦扰维度得分7.38±6.04,消极生活事件维度得分2.06±2.70。生活事件总分20.22±15.49。依恋回避维度均分2.81±0.94,依恋焦虑维度均分3.48±0.95。自我效能维度得分32.34±6.51,乐观维度得分30.33±5.48,希望维度得分31.05±5.08,心理弹性维度得分30.19±6.17。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中上等。2、单因素分析发现,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困扰在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学习相关情况包括学校类型、性别、民族、宗教信仰、性格类型、户籍所在地、是否独生、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本科高校类型、当前高校类型、年级、专业、学位类型、专业满意度、读研原因、师生关系、参与导师课题数目等变量上的分布有差异。3、双变量相关分析得出,个人烦扰、日常学习烦扰、消极生活事件与心理困扰总分显著正相关(r=0.423,P0.001;r=0.440,P0.001;r=0.277,P0.001);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心理困扰总分显著正相关(r=0.248,P0.001;r=0.246,P 0.001);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希望、乐观与心理困扰总分显著负相关(r=0.254, P0.001;r=0.356,P0.001;r-0.376,P0.001;r=-0.320,P0.001).4、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了一般资料变量后,个人烦扰、日常学习烦扰对心理困扰的预测作用显著。控制了压力变量后,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对心理困扰预测作用显著。控制了依恋变量后,心理弹性、希望对心理困扰的预测作用显著。5、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压力不仅对心理困扰有直接作用,还可以以依恋和心理资本为中介产生间接效应。模型配适度指标如下:卡方值为99.473,卡方与自由度比值为2.618,拟合优度指数为0.984,调整拟合优度指数为0.967,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40。结论1、医学类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心理资本水平尚可。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在不同一般人口学变量及现阶段学习相关变量上有所差异。2、虽然现价段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困扰程度较轻,但本研究仍发现了在低水平心理困扰中依恋和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途径,未来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可参考从学生依恋特征和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两方面入手,进行心理卫生干预。
【关键词】:心理困扰 心理资本 依恋 压力 医学类研究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4
【目录】:
- 中文摘要10-12
- ABSTRACT12-15
- 第一章 前言15-16
- 第二章 研究现状16-25
- 2.1 心理资本16-19
- 2.1.1 资本的定义16
- 2.1.2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定义16
- 2.1.3 心理资本的定义16
- 2.1.4 在组织行为学中发展的心理资本16-18
- 2.1.5 在教育心理学中发展的心理资本18-19
- 2.2 心理困扰19-21
- 2.2.1 心理困扰的定义19
- 2.2.2 医学生的心理困扰状况及其影响19-20
- 2.2.3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困扰中的应用20-21
- 2.3 依恋21-23
- 2.3.1 依恋的定义及其发展21
- 2.3.2 依恋对心理困扰的作用21-22
- 2.3.3 依恋对心理资本的作用22-23
- 2.4 当前关于心理资本、依恋和心理困扰及其关系研究的不足之处23-24
- 2.4.1 研究对象具有相对局限性23
- 2.4.2 研究主题具有相对局限性23-24
- 2.5 本研究目的和假设24-25
- 2.5.1 研究目的24
- 2.5.2 研究假设24-25
- 第三章 对象与方法25-28
- 3.1 研究对象25
- 3.2 研究工具25-26
- 3.2.1 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学习相关情况调查表25
- 3.2.2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PPC)25
- 3.2.3 亲密关系体验量表修订版(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Revised,ECR-R-36)25-26
- 3.2.4 抑郁,焦虑,压力感受量表(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Survey,DASS-21)26
- 3.2.5 大学生压力量表(Stress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SCS)26
- 3.3 伦理考量及资料收集方法26-27
- 3.4 资料的处理与分析27-28
- 第四章 结果28-38
- 4.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状况28-29
- 4.1.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28
- 4.1.2 研究对象的学习相关情况28-29
- 4.2 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29
- 4.3 社会人口学资料对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的单因素分析29-35
- 4.3.1 社会人口学资料对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困扰影响的单因素分析29-30
- 4.3.2 社会人口学资料对医学类研究生压力事件影响的单因素分析30-32
- 4.3.3 社会人口学资料对医学类研究生心理资本影响的单因素分析32-34
- 4.3.4 社会人口学资料对医学类研究生依恋影响的单因素分析34-35
- 4.4 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双变量相关分析35-36
- 4.4.1 心理困扰与压力事件的双变量相关分析35
- 4.4.2 心理困扰与心理资本的双变量相关分析35
- 4.4.3 心理困扰与依恋的双变量相关分析35-36
- 4.4.4 压力事件与心理资本的双变量相关分析36
- 4.4.5 压力事件与依恋的双变量相关分析36
- 4.5 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困就的多因素分析36-37
- 4.5.1 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困扰的多因素分析36
- 4.5.2 医学类研究生抑郁的多因素分析36-37
- 4.5.3 医学类研究生焦虑的多因素分析37
- 4.5.4 医学类研究生压力感受的多因素分析37
- 4.6 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困扰影响因素模型拟合结果37-38
- 4.6.1 模型拟合指标37-38
- 4.6.2 模型中的中介效应38
- 第五章 讨论38-46
- 5.1 医学类研究生一般资料状况38-39
- 5.2 医学类研究生现阶段学习状况39
- 5.3 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39-40
- 5.4 社会人口学资料对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40-42
- 5.5 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变量的两两关系42-43
- 5.5.1 心理困扰与压力事件的关系42
- 5.5.2 心理困扰与心理资本的关系42
- 5.5.3 心理困扰与依恋的关系42
- 5.5.4 压力事件与心理资本的关系42-43
- 5.5.5 压力事件与依恋的关系43
- 5.6 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困扰的多变量分析43-45
- 5.6.1 社会人口学因素对心理困扰的预测作用43-44
- 5.6.2 压力事件、个人特质、个人内部资源对心理困扰的预测作用44-45
- 5.7 医学类研究生心理困扰因素机制分析45-46
- 5.7.1 依恋和心理资本在压力与心理困扰间的中介作用45-46
- 5.7.2 依恋和心理资本在压力和心理困扰之间的联合作用46
- 第六章 结论46-48
- 6.1 研究结论46
- 6.2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46-48
- 附表48-86
- 参考文献86-91
- 致谢91-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2-9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英;肖雯;;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陶辰,汪爱勤,扈国栋,王安辉;军校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的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3 李彩娜;石鑫欣;黄凤;马婧;;安全依恋的概念、机制与功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孟林;杨慧;;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节作用——学习压力对大学生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孟小平;;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年01期
6 杨文翰;静进;卢锦华;程杰;陈颖;司菡;;广州市某高校在读医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7期
7 耿静怡;周婵;贾晴;蒋奖;;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生活压力感、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5期
8 刘新春;朱晓坤;邓晶晶;李永玲;杨丽;;完美主义在依恋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9 李丹;周艳;尹华站;;大学生的抑郁症状与完美主义、自我和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年07期
10 李硕;丛征途;;医学院校大一、大二学生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瞿伟;某高职院校医学生抑郁和焦虑现状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2 顾盼盼;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心理控制源、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20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20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