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善学习——第五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综述
本文关键词:技术改善学习——第五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中日 教育技术学论坛 技术改善学习 综述 展望
【摘要】:第五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于2015年7月在中国上海召开,其主旨报告和专家报告内容紧密围绕论坛主题——"技术改善学习"开展论述,论坛反映了目前在该研究领域的如下共同点:在研究内容上关注"学习者"、"学习内容"和"文化"等要素,在研究方法上具有较高的学术规范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会更加体现人本中心思想,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会更加宽广,教育技术学会走向"官(Government:G)—产(Enterprise:E)—学(School:S)—研(University:U)"的协作创新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东北师范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中央电化教育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关键词】: 中日 教育技术学论坛 技术改善学习 综述 展望
【基金】: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一般项目“学科学习心理学理论下的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模式与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3QN019;项目来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和日本教育工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于2015年7月在上海召开,共有300余名两国学界代表齐聚本届论坛,围绕论坛主题——“技术改善学习”纵论信息时代技术对于学习的改善,畅谈教育技术学发展前景。本文将首先对论坛主旨报告和大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2 刘美凤;;关于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几点认识[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3 张义兵;;美国的“21世纪技能”内涵解读——兼析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4 董玉琦;包正委;边家胜;;回归教育本质 关注学生发展——中日比较视角下的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发展省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9期
5 董玉琦;王靖;伊亮亮;边家胜;;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1)——基本构想与初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2期
6 何克抗;;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论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7期
7 董玉琦;包正委;刘向永;王靖;伊亮亮;;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2)——从“媒体应用”、“课程整合”到“学习技术”[J];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02期
8 董玉琦;王靖;伊亮亮;边家胜;王珏;胡航;杨宁;;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3)——基础、命题与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建新;;课程文化:专题研究性小课程的开发与开放教育品牌课程建设——以四明地方文学专题研究性小课程建设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孙莉莉;徐谷波;;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文化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邹磊磊;;高职院校艺术类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新探[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顾秀玲,张会英;多元文化与初等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文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5 赵景春;优化课程是继续教育中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涂元玲;;实施多主体校园文化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赵景春;;优化继续教育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探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李克建;;结构主义教育研究:路向与谱系[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9 钟亿群;李欣;;奥林匹克多元文化教育中的心理认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10 彭勇;;基于体育隐蔽课程的多元文化传递价值认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易红郡;;英国的种族问题与种族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冀文秀;;让草原文化走近青少年[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3 孙绿怡;孙福万;王淑娟;;略论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内涵[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周国钢;;IT会计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三)——基于建构主义的IT与会计课程整合初探[A];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宁龙梅;;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研究[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吕明霞;陈齐洁;;中港合作办学的文化融合[A];第十一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曹植铭;;民族地区历史课程地方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A];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艳君;初中教师间竞争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苏理;本溪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家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先进文化传播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巧玲;一所合并中学学校文化冲突的个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许鹏;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创建[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2 罗星凯;周中权;;学生头脑中的自感概念——关于学生对自感现象理解的调查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3 王龙;;地平线研究报告及其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7期
4 何克抗 ,李克东 ,谢幼如 ,王本中;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5 高永年,铁新城;物理实验课中——电视教学片与CAI课件教学效能之分析比较[J];电化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6 南国农;80年代以来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2期
7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8 李文光,张文兰,何克抗;有关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9 赵建华,李克东;Web环境下协作学习系统开发的现状及趋势(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10 赵建华,李克东;Web环境下协作学习系统开发的现状及趋势(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懋元 陈兴德;[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浙江农林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付八军;[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鹏泽;中日学生对媒体态度的比较研究及提高媒体素养的策略[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靖;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概念转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2 刘美凤;;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10期
3 杨成,高利明;《教育技术学》课程的教材调研分析报告[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2期
4 赵宏,杨开城;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4期
5 孔维宏,高瑞利;从领域到学科——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4期
6 李康;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7 焦建利;教育技术学元研究论纲——教育技术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8 郑旭东;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结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9 胡凡刚;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9期
10 杨开城;教育技术学——“开发取向”的教育理论探究[J];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心;;教育技术学中的系统思想与辩证思想[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5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开城;为教育技术学正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李树宏;文曲星将“教育服务”作为品牌核心价值[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张春红;博士后工作站建到金远见[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申灵灵;教育技术学本科“视觉素养”课程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凤瑾;教育技术学范畴问题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2 曾巍;教育技术学身份危机及其消解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程腊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郝中超;对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价值的分析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春莉;教育技术学之学科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小多;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视觉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剑;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彦栋;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构建探索[D];云南大学;2012年
9 丁国勇;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者、合著关系与研究热点[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伟伟;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38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3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