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模式设计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在线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模式设计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在线课程 课程资源 知识创生 动态生成 模式设计 实践应用
【摘要】:当前在线课程资源存在集中建设、更新滞后、静态预设、参与不足等问题,导致其应用效果不佳,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用户生成理念为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生成性学习理论和知识建构理论为实现在线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教学基本原则从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三个方面设计的在线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模式,能够明确在线课程资源动态生成的实现方法与过程。通过为期12周的课程应用实践,综合运用问卷调查、社会网络分析、行为分析等方法,从资源质量、交互情况以及行为模式三个方面对模式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实践结果表明: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且生成资源的质量较好;在课程活动中学习者的参与度较高,学习者平台交互情况良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多种有利于资源生成的行为路径。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在线课程 课程资源 知识创生 动态生成 模式设计 实践应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开放环境下学习资源进化机制设计与应用研究”(CCA130134)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乏(杨现民等,2014)。当前在线课程资源多为静态一、引言预设资源,已建的精品课程过于注重开发建设,缺在线课程正在国内外掀起一股新的建设浪潮,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导致精品课程的开放性不是当今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课程资源作为在线课足,没有形成循环的开放社区,因而在线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现民;程罡;余胜泉;;学习元平台的设计及其应用场景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2 秦炜炜;;国家精品课程发展十年现状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08期
3 陈琳;;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4 杨现民;余胜泉;;论我国数字化教育的转型升级[J];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5 王白英;;基于CBI的教育学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杨琳;杜中全;;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共享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11期
7 陈琳;王矗;陈耀华;;终身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模式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8 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蔓佳;王承平;马晖;;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中医基础课程的设计[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S1期
2 肖洋;;英语专业听力网络教学系统的建设[J];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李玉斌;;虚拟学习社区中隐性知识传播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4 陈仕品;张剑平;;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学习内容组织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5 彭绍东;;教学设计自动化的定义与发展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6 桑国元;;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的范式变迁与模式革新[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宋专茂;;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范式转换与模式创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8 何永佳;吕林女;;混凝土专业课程网络电子课堂的设计与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1期
9 洪晓斌;谢凯;白书欣;江大志;李德湛;;以双PBL模式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年01期
10 秦炜炜;;国家精品课程发展十年现状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斌;;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等学校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A];传承与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C];2014年
2 严小逵;魏忠英;;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社会知识建构模式研究[A];计算机与教育:理论、实践与创新——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江波;邱飞岳;李浩君;;教育数据挖掘研究综述——技术的视角[A];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品德;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唐剑岚;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认知模型及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强;基于样式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仕品;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学生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黄梅;基于三维目标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陈璐;基于演化原型框架的汉字教学设计及其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方冰;论如何利用挖掘社交资讯来改进推荐系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子杰;培训机构课程管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明;基于Moodle平台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江流;高一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对函数概念理解的影响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婧;可视化工具VisualEyes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乃斌;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6 宋苗苗;认知负荷与大学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次旦;合作学习在西藏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1年
8 郭燕燕;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淑莲;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GBS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与实践[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秀娟;开展自主学习 优化中学生物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苗杰;胡铮;田辉;;泛在网络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华建新;网络教育语境下自主学习模式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2期
3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4 徐福荫;;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5 常咏梅;;教育信息化环境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6 陈琳;;中国教育信息化必须防止的倾向性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7 李君丽;祝智庭;;基于新课改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设计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8 陈琳;王运武;徐华平;;基于网络的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网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9 陈琳;李凡;王矗;殷旭彪;陈耀华;蒋艳红;赵伟林;;促进深层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10 许艳丽;马德俊;刘刚;;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教学视频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富平;;美国在线课程的评价原则及启示[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 王小梅;李林;;台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现状[J];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06期
3 陈海东;;参与者评价高质量在线课程[J];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05期
4 杨志珍,HuseungPaulByun,KarenHallett,ChristopherEssex;在线课程设计经验谈[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12期
5 Karen Hallett,褚献华;在线课程设计的六个环节[J];远程教育杂志;2003年03期
6 黄晓敏;原芳;张秀梅;;美国教师认为在线课程比课堂学习更低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7 ;赴美“网络资源开发在线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管理”培训报告[J];农民科技培训;2009年12期
8 王刚;张屹;常红;;在线课程资源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年12期
9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在线课程正式上线开课[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张琳琳;赵伯兴;;国外在线课程嵌入式服务的实践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鹏;;在线课程与网络教育创新成人教育的教学结构[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黄震;在线课程:重塑高教版图[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沈敏;“开放在线课程”正在猛烈冲击传统大学[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3 本报记者 牛宇鑫;在线课程“慕课”将改变教育行业[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
4 童薇菁;新兴国家成在线课程新“富矿”[N];文汇报;2013年
5 北京 金颖云;企业在线课程怎么开发?[N];计算机世界;2002年
6 记者 刘蔚如;清华发布“学堂在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N];新清华;2013年
7 陈绍继 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接受“慕课”还是面临衰退?[N];中国教育报;2013年
8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康叶钦 李曼丽;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来袭”[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记者 王阳;“指尖上的学习”渐成世界潮流[N];上海科技报;2013年
10 杨静泊;MOOC到底有多开放[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利英;美国在线课程评价项目分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晓华;美国高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过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夏收;在线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缪文龙;大学在线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郑起运;在线课程“学习准备期”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忠;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敏;国外不同MOOC的教学设计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陈维菊;美国南部地区虚拟学校建设与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纯;在线课程的学习满意度调查及对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郭晓梅;中美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46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4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