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研究
【摘要】:崇孝尚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面高扬的精神旗帜。从目前来看,我国青年思想政治建设的主流是好的,但在中国社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孝廉文化中的许多积极因素不断遭到挑战,而且有所失落。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然而孝廉文化的精髓依然永存,孝廉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显示出时代特色,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驱动力。孝廉文化提倡的慈善友爱、孝敬长辈、廉政奉公的重要理念和行为准则,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优化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实效等方面仍然表现非常明显作用。本文在对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的解读和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的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加强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的对策,把孝廉文化渗透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开拓出孝廉文化教育的新境界,引发出社会前进的正能量。正文结构框架,除导论外,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及其重要性。着重阐述了衔接教育、孝廉文化的内涵、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为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存在的问题。在对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衔接的现实困境。第三部分为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并通过对大学和中学德育衔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德育改革工作的滞后、各级学校之问相互独立,缺少相互交流的德育教育体系这几个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查找原因。第四部分为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的对策。主要从中学到大学的孝廉文化教育的衔接体制及机制、实现大学与中学孝廉文化教育的师资衔接、营造弘扬践行孝廉文化的社会氛围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的具体路径。笔者认为通过研究,既可以从理论上对孝廉文化教育衔接问题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丰富和完善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的理论体系,也可以从实践上探索孝廉文化教育的操作路径,让新时期的中国文化变得更加丰厚多彩。
【关键词】:大学和中学 孝廉文化教育 衔接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导论10-15
- (一) 选题的背景10
- (二) 选题的意义10-12
- 1、加强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衔接研究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11
- 2、加强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研究有利于青年自身成长11-12
- 3、加强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研究有利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12
- (三) 研究现状12-14
- 1、对孝文化的研究根基深厚12-13
- 2、廉洁教育的研究成果较丰厚13
- 3、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研究十分薄弱13-14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14-15
- 一、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衔接及重要性15-19
- (一) 孝廉文化教育衔接的界定15-16
- 1、教育衔接15
- 2. 孝廉文化概念界定15
- 3. 孝廉文化教育衔接15
- 4、科学认识孝廉文化教育的特征和功能15-16
- (二) 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的重要性16-19
-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17
- 2、有利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17-19
- 二、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存在的问题19-23
- (一) 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的现状19-21
- 1、认识偏差、合力尚未形成19
- 2、意识淡薄、情绪悲观19-20
- 3、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强20
- 4、系统性不够,针对性不强20-21
- (二) 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存在的问题21-23
- 1、教育教学方法的差异制约了双方对接的主观需求21
- 2、师资培养的不同评价标准制约了双方对接的现实条件21
- 3、孝廉文化教育空泛化缺乏现实指导性21-23
- 三、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存在问题的成因23-26
- (一) 孝廉文化教育受重视程度有待加强23
- (二) 现行的教育制度有待改进23-24
- (三) 德育改革工作的滞后24
- (四) 各级学校之间相互独立,缺少相互交流的德育教育体系24-26
- 四、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的对策26-30
- (一) 建立合理有效的从中学到大学的孝廉文化教育的衔接体制及机制26-27
-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将大学与中学孝廉文化教育的沟通定期化、经常化26
- 2、建立大中学校点对点的互动合作机制26
- 3、形成较为统一的孝廉文化教育绩效评价机制26-27
- (二) 实现大学与中学孝廉文化教育的师资衔接27-28
- 1、共建教师信息库,建立共享机制27
- 2、重实践、强理论,整合资源27-28
- 3、重实证、破难题,开展实效研究28
- (三) 营造弘扬践行孝廉文化的社会氛围28-29
- 1、宣传教育推动孝廉文化人脑人心28-29
- 2、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29
- (四) 构建弘扬践行孝廉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29-30
- 1、加强领导,强化保障29
- 2、加强总结,固化规律29-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33
- 附录:咸宁市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现状问卷调查表33-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秋;;呼唤新世纪的中学教育学——兼评叶上雄主编的《中学教育学》[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白巍;实施中学素质教育势在必行[J];呼兰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3 卢富斌;教育经济效益视野里的中学教育浪费现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07期
4 李森,梅方明;实施教育综合配套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兼议广州、深圳等地的中学教育改革[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叶汝强;祝山阳中学独树一帜更领风骚[J];中学教育;2003年12期
6 张春桃;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刘卫华;中学教育创新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07期
8 魏诗明;中学教育科研三环节[J];教学与管理;2003年25期
9 倪军仓;致力教改 迎接挑战——安达市中学教育采撷[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4年11期
10 孙石月;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中学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强;;冲突与协调——中学教育中的几个问题与反思[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2 金林祥;;恽代英论中学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鲁善坤;;新世纪中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提纲)[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反浪;;当代中学教育中几个问题之浅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唐英;;浅论中学科学管理的措施和办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6 韩烽;;海南民族地区中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7 张丽艳;;谈中学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差异[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金华市实验中学[A];金华市科普示范学校经验汇编[C];2004年
9 王军明;;素质教育,我们深切的呼唤[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高世林;;“智力扶贫”与农村中学教育改革[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柏玲;中学创新教育切莫向“奖”看[N];文汇报;2013年
2 北京四中党总支书记 张云裳;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记者 周志坤 通讯员 粤仁法;我省试点中学正高级教师评审[N];南方日报;2009年
4 李波 甘肃省教育科研所所长;对西部中学教育的深度追问[N];武威日报;2009年
5 记者 余靖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动中学教育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0年
6 师力斌;季栋梁《例假案例》 揭示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N];文艺报;2011年
7 记者 曹健;海南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N];海南日报;2011年
8 天津市天津中学 吴奇;中学教育要为学生的成长留白[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河北省唐山一中校长 刘长锁;必须摒弃中学教育的急功近利[N];中国教育报;2012年
10 郑方贤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今日中学教育之“缺” 即20年后我国人才之“短”[N];文汇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学军;我国近代中学组织结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秦柯;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的当前我国中学室外环境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顾志红;中学的组织结构分析及其文化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远;我国中学教育之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邬巧云;农村中学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原因[D];安徽大学;2005年
3 卢红玲;民国早期中学教育研究(1912-1927)[D];河北大学;2006年
4 李松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学教育研究(1927-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5 薛影影;建国以来贵州中学教育的回顾与前瞻[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百顺;河南省中学教育研究1927-1937年[D];河南大学;2012年
7 张松涛;中学教育科研制度效率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齐丽娜;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视角下的中学教育成本计量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9 韦伟;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超;民国时期中学会考制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57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57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