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男护生学习倦怠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职男护生学习倦怠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高职男护生学习倦怠现状,学习倦怠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对某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男生共18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护生学习倦怠水平处于中等程度。学习倦怠与心理弹性、积极应对倾向存在负相关关系(均P0.01),与消极应对倾向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护理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教学改革、价值观引导等措施减轻男护生学习倦怠。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护理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关键词】: 男护生 学习倦怠 心理弹性 应对方式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状态[1]。Helen Lingard[2]研究发现,大学生是一组具备高危倦怠的人群。男护生作为护理学专业的特殊群体,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本研究对男护生学习倦怠展开调查,可以为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丹;连海峰;颜琬华;;男护生心理关怀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年06期
3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彩琴;;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影响因素及其干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姚彩琴;刘霁炜;;人格因素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及干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刘兵;刘文兵;;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术课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2期
4 吴春成;;南通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倦怠现象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2年04期
5 曹海宾;殷保祥;邵建新;刘云虎;张子英;;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张姝;张沛;;内蒙古大学生学习倦怠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王雪芹;;大学生学习倦怠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浅谈[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刘露倩;;个人自尊、集体自尊与高中生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J];才智;2009年11期
9 党喜灵;;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学习倦怠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10 刘鲁蓉;王儒芳;唐雪梅;陈玉兰;刘东梅;;学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涛;外语学习倦怠与动机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四化;心理疲劳下运动员反应效果监控的ERP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许长勇;大学生专业承诺对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影响机制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4 阿拉坦巴根;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的履行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萍;医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左连跃;工科院校文科生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蓓;连云港市中专生学习倦怠现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徐明波;择业期高职生学习倦怠及其与就业压力、专业承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晓琳;高职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廖友国;大学生学习价值观、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明艳;中学生学习压力源、学习倦怠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及其模型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许娟;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东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韩荣涛;初中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学业倦怠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巧红,吴素芳,叶艳胜;34名男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J];现代护理;2004年04期
2 林慧美;代松玲;陈海玉;;90名在校男护生职业心态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07期
3 颜琬华;曲海英;赵晓敏;徐凌忠;;高等护理专业男生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年17期
4 黄双丽;安秋月;巩小燕;王莉莉;梁宇;;高校男护生专业价值观状况调查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0年10期
5 夏虹;孙媛媛;杨雯雯;张亚仙;;男护生工作压力和自身认识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年19期
6 陈洁冰;王永霞;庞聪磊;李丽丽;贾鑫亮;;男护生54名妇科实习压力因素调查及应对措施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王小景;;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许书萍;张梦竹;;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5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6 陈献忠;宋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7 吴世韫;严燕;;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8 陶丽娜;;心理弹性共有观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9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干预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王宏;;论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弹性[J];黑河学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鲍军超;;体育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华勤;“心理弹性”利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栾吟之;发展孩子的“心理弹性”[N];解放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苏;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蔚然;中国成人的心理弹性结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素青;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夏蔷;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林玉香;农村中职生心理弹性、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9 熊峗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翠翠;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69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6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