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成取向的儿童教育
发布时间:2021-03-29 09:07
对教育原点的追问,可以使教育回到本真状态。以“儿童为本”为“教育”之本意,先哲们的历史足迹也已清晰昭示:儿童是教育的原点。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却依然存在着拔苗助长、催熟式的“儿童缺位”的教育现实。稚嫩的生命难以承受病恙教育之痛,认识儿童、发现儿童、探知儿童生命成长的秘密依然是教育之亟需。生物学的发展不断揭开生命的奥秘,为生命探求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哲学为认知生命提供了一种视角和方法,生命哲学尤其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从不同角度和层次阐释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规律,建构了一种有机的、整体的、动态的、变化的、生成的和谐生命观。中医学以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精气、阴阳、五行理论在人体生命层面作了具体的推演,进一步揭示了儿童生命生成的历史性、整体性与独特性。中医学强调形神合一、循自然、治未病的养生原则也正是教育所应追寻的境界,滋养生命、保持健康和谐的生命态为中医之宗旨,更为教育之鹄的。敬畏生命、关注生命,遵循生命生成规律,才可能实现教育滋养儿童生命的根本使命。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个体生命为了自身的延续与生长而与周遭环境的持续互动与适应。在互动与适...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框架图解??本文基于生物学、哲学、中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思想来源与理论基础,??以生成性思维加以统整,通过对儿童教育历史的追寻与儿童教育现实的深入反思与考??
从探查我国儿童教育现状出发,通过追寻中外教育历史,采用多学科的理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儿童教育本质,阐释儿童的生命生成特性和经验生成原理,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丰富理论的研究范式建构生成取向的儿童教育理论体系(见图1-2)。??14??
图1-3技术路线图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杜威的经验哲学与经验课程哲学[J]. 蒋雅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2]试论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治未病”中应用[J]. 林丽丽,何文彬.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6)
[3]狄尔泰美学思想中的“生命”范畴[J]. 徐洁莹.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4]论怀特海过程哲学的生态伦理意义[J]. 曹静. 中州学刊. 2010(06)
[5]生成性教学的涵义与特征[J]. 王玉华. 中国成人教育. 2009(22)
[6]《内经》阴阳理论的研究[J]. 张登本.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02)
[7]儿童知识建构的对话路径[J]. 安世遨.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9(03)
[8]论生成教育[J]. 张广君,孙琳,许萍.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2)
[9]从灵魂到心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的历史渊源[J]. 徐立稳. 继续教育研究. 2007(02)
[10]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形成与发展[J]. 冯锐,金婧. 电化教育研究. 2007(03)
博士论文
[1]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 杨日飞.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黄帝内经》气思想研究[D]. 杨光芳.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3]《黄帝内经》五行学说源流及应用的研究[D]. 陈吉全.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4]文化传承中的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D]. 田增志.中央民族大学 2010
[5]《内经》气功“治未病”思想的学术渊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影响[D]. 裴国清.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6]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D]. 王喜海.南京师范大学 2008
[7]生成性艺术教育研究[D]. 刘迎杰.南京师范大学 2008
[8]论儿童的精神成长[D]. 苗雪红.南京师范大学 2008
[9]《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研究[D]. 陈家旭.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10]杜威的经验概念[D]. 张梅.复旦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教师生成课程的个案研究[D]. 徐运荣.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研究[D]. 李艳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3]成长取向的儿童教育[D]. 田春.南京师范大学 2008
[4]论杜威的过程思想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D]. 杨艳.南京师范大学 2008
[5]论教育学视野中儿童与大自然的关系[D]. 焦荣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7
[6]童心与儿童教育[D]. 边亚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7
[7]儿童天性与儿童教育[D]. 程志宏.南京师范大学 2007
[8]幼儿教育应使儿童幸福[D]. 岳丽岫.南京师范大学 2006
[9]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D]. 夏如波.华东师范大学 2006
[10]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D]. 殷晓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07310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框架图解??本文基于生物学、哲学、中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思想来源与理论基础,??以生成性思维加以统整,通过对儿童教育历史的追寻与儿童教育现实的深入反思与考??
从探查我国儿童教育现状出发,通过追寻中外教育历史,采用多学科的理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儿童教育本质,阐释儿童的生命生成特性和经验生成原理,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丰富理论的研究范式建构生成取向的儿童教育理论体系(见图1-2)。??14??
图1-3技术路线图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杜威的经验哲学与经验课程哲学[J]. 蒋雅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2]试论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治未病”中应用[J]. 林丽丽,何文彬.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6)
[3]狄尔泰美学思想中的“生命”范畴[J]. 徐洁莹.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4]论怀特海过程哲学的生态伦理意义[J]. 曹静. 中州学刊. 2010(06)
[5]生成性教学的涵义与特征[J]. 王玉华. 中国成人教育. 2009(22)
[6]《内经》阴阳理论的研究[J]. 张登本.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02)
[7]儿童知识建构的对话路径[J]. 安世遨.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9(03)
[8]论生成教育[J]. 张广君,孙琳,许萍.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2)
[9]从灵魂到心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的历史渊源[J]. 徐立稳. 继续教育研究. 2007(02)
[10]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形成与发展[J]. 冯锐,金婧. 电化教育研究. 2007(03)
博士论文
[1]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 杨日飞.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黄帝内经》气思想研究[D]. 杨光芳.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3]《黄帝内经》五行学说源流及应用的研究[D]. 陈吉全.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4]文化传承中的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D]. 田增志.中央民族大学 2010
[5]《内经》气功“治未病”思想的学术渊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影响[D]. 裴国清.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6]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D]. 王喜海.南京师范大学 2008
[7]生成性艺术教育研究[D]. 刘迎杰.南京师范大学 2008
[8]论儿童的精神成长[D]. 苗雪红.南京师范大学 2008
[9]《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研究[D]. 陈家旭.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10]杜威的经验概念[D]. 张梅.复旦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教师生成课程的个案研究[D]. 徐运荣.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研究[D]. 李艳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3]成长取向的儿童教育[D]. 田春.南京师范大学 2008
[4]论杜威的过程思想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D]. 杨艳.南京师范大学 2008
[5]论教育学视野中儿童与大自然的关系[D]. 焦荣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7
[6]童心与儿童教育[D]. 边亚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7
[7]儿童天性与儿童教育[D]. 程志宏.南京师范大学 2007
[8]幼儿教育应使儿童幸福[D]. 岳丽岫.南京师范大学 2006
[9]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D]. 夏如波.华东师范大学 2006
[10]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D]. 殷晓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07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qianjy/310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