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研究
本文选题:城乡一体化 + 城乡教育一体化 ; 参考:《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摘要】:城乡教育差距最终体现在城乡教育质量的差异上。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对于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以"投入—过程—产出"的系统化观点描述教育质量,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质量标准,完善系统的教育质量监测与公示制度,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督导评估与改进制度,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教育问责制度。
[Abstract]: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quality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erfect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for the balanced and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We should describ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rom the systematic viewpoint of input-process-output, establish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standar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erfect the systematic system of educational quality monitoring and publicity, and perfect the supervision,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system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mprove the education accountability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所;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崔允o7;;试论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2 程凤春;教育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教育质量内涵新解[J];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张济洲;;“离农”?“为农”?——农村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曾荣光;;从教育质量到质量教育的议论——香港特区的经验与教训[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2 胡方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有效途径的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3 顾佳峰;;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金妹;职业学校教师成就感的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艳艳;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D];河南大学;2006年
3 胡海青;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和谐发展的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连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梁利;大连市金州区民办非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齐忠;贵阳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曾祥春;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教师成长监测指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申敏婷;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内部保障问题探析[D];西北大学;2008年
9 赵吉云;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质量保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张玉秀;世界全民教育的新质量观[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本陆;消除双轨制: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伦理诉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靳涌韬,衣庆泳;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衡量标准探微[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王敏;教育质量的内涵及衡量标准新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李广舜;;国内外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成果综述[J];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02期
6 王全林;教学成果评价与教育质量标准初探[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7 文军;西方多学科视野中的全球化概念考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8 张亚群;;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选择[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9 张济洲;;“离农”?“为农”?——农村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陈雯;“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讨论[J];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袁媛;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林;陈界誉;;基于电大平台的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模式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3期
2 张文;徐小琴;;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理论初探:内涵、特征与实现条件[J];求实;2010年03期
3 田芬;刘江岳;;对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政策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戴国华;;宁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与对策思考[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0年02期
5 胡印斌;;在公立与打工子弟学校间能否有过渡[J];就业与保障;2010年03期
6 李伟林;陈界誉;;基于电大平台的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模式个案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李伟林;陈界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浙江嘉兴为例[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张健;;农民工的城市认同与就业困境实证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杨尔飞;;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支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4期
10 童长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如何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新体制——关于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颖;杨志红;程玉芳;;浅谈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几点建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3 张龙龙;张星星;乔素惠;;如何提高农村教师素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4 杨丽丽;;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的定位与转化研究[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蔡浩刚;付道华;张琳;;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豫东地区体育人口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邵韵声;李晓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哈尔滨市全民健身事业又好又快发展[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钟茂初;;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A];民革组织为天津市“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做贡献主题研讨会材料[C];2010年
8 陈乐群;黄浩瀚;;汕头经济特区必须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又好又快发展路子[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文宗瑜;;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战略与产业目标[A];民革组织为天津市“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做贡献主题研讨会材料[C];2010年
10 苗伟;郭建伟;李金莲;;浅析建设低碳新农村[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荣;宜居宜业,上海嘉定拒绝“伪城市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记者 李荣;宜居宜业,上海嘉定拒绝“伪城市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记者 李荣;宜居宜业,上海嘉定拒绝“伪城市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记者 李荣;宜居宜业,上海嘉定拒绝“伪城市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记者 李荣;宜居宜业,上海嘉定拒绝“伪城市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记者 李荣;宜居宜业,上海嘉定拒绝“伪城市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记者 李荣;宜居宜业,上海嘉定拒绝“伪城市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记者 李荣;宜居宜业,上海嘉定拒绝“伪城市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记者 李荣;宜居宜业,上海嘉定拒绝“伪城市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记者 李荣;宜居宜业,上海嘉定拒绝“伪城市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芹;城乡一体化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吴振磊;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谢正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苏南地区全民健身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卫安;我国城乡教育关系制度的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春玲;民生财政构建与完善中的养老保障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6 曹晖;信息化促进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7 李航;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社会交换[D];上海大学;2010年
8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袁岳驷;统筹城乡发展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启宇;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传统围层聚落再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更超;论我国城乡一体化法律机制的构建[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陈水生;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王炳荣;我国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非法流转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邓刚;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强波;江苏城乡一体化农村配送体系的构建[D];江苏大学;2010年
8 闫征武;统筹城乡发展视域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冠清;陕西省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滕翠华;和谐社会视野下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75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07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