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比较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及其选择
[Abstract]:The multiculturalism research paradigm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originates from the sublation of universalism and relativism. It takes the understanding of hermeneutics as the core and adheres to an open view of interpreta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method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China, such as "prescience" in understanding, value judgment, reference and reflection.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multiculturalism research paradigm needs to constantly adjust itself, incorporate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harmonious symbiosis idea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 on itself to adapt to the times and research need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8JZD0027)子课题“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国际比较”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5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向蓓莉;比较教育学的价值判断与研究范式:多元文化主义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陈时见;刘揖建;;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及其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姚琳;;论比较教育的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兼谈霍姆斯的比较教育方法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4 张诗亚;吴晓蓉;;论民族教育研究方法的人类学视角[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4期
5 王长纯;“和”的哲学与比较教育:兼论西方中心在比较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终结[J];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6 杜钢;多元文化教育与比较教育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7 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论纲[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惠;;试论高校文化力的提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王英;李晓乐;;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特点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李兵;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探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5 兰莹萱;;时代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戴剑;张振华;;多元化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与变迁[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3期
7 林成滔;;自然神学与近代科学的诞生[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于秀彬;;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演进历史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温恒国;;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俄罗斯宪法变迁——评《俄罗斯宪法:本质、演进与现代化》[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10 胡丁慧;;库恩的“范式”概念及其在德育中的借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川;;论艺术公赏力——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蒋青海;;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纽带作用——读《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樊阳程;;机器发现与科学发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卢艳君;;对默顿科学社会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陈旭;;库恩的范式理论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体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付恒阳;段联合;;论科学发现的非偶然性——默顿的科学多重发现思想评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钟文芳;;库恩科学哲学思想对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汉熙;面向科学出版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及其生成与发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超;约翰·齐曼的科学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万觉鸣;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程妍;苏州市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谢飞扬;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晓荣;叛逆·反思·认同[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欧小珍;边村经济[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潇柳;科技发展与文化进步互动机制的案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道军;语文学习方式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明远;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向蓓莉;比较教育学的价值判断与研究范式: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研究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3 朱旭东;康德尔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民族主义的国家与教育发展理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4 钟亚妮;霍姆斯与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5 王春光,孙启林;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下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再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祝怀新;试论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7 罗婉明;比较教育两大主流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8 安东尼奥·诺瓦,邢克超;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分析模式:领域与分布[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9 丁邦平;国际比较教育的若干方法与理论——兼谈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10 马骥雄;比较教育学科的重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8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苏娜;姜峰;;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周军蓉;;论比较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7期
3 姚霖;戴家毅;;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元文化视角[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向蓓莉;比较教育学的价值判断与研究范式:多元文化主义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5 石隆伟;;哲学视野下的方法论与比较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6 王春兰;陈昆;;简述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朱旭东;;论比较教育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智识”基础[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8 胡敬萍;加拿大民族政策的演进及其启示[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9 拉马丁·达科斯塔;周瑾;;奥林匹克多元文化主义:走向文化相对主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01期
10 董利丹;;论比较教育相对主义范式的变革与超越[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树全;;走动式——高校辅导员工作范式初探[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黄涛;;论构建生态技术范式[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方巍;;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林斐;;自我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范式[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5 万静静;;浅谈不同历史时期翻译范式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漆昌柱;;运动员高级认知过程研究的方法范式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郭永玉;;特质、动机和叙事:人格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整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杜国平;;三值逻辑Sheffer[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9 戴冬香;;对我国旅游经济学学科研究的认识与思考[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10 雷曜;;管理教育范式与模式的比较研究[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莉莉;我市举行纪念范式人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N];闽东日报;2009年
2 白刚 张荣艳;当代社会发展的三大理论范式[N];社会科学报;2001年
3 ;“范式”死了[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李怀斌;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与自适应型企业范式[N];经济日报;2003年
5 吕琴;大变局与历史范式[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冯之浚 张伟 郭强 徐高田;循环经济与末端治理的范式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7 ;开创新的范式[N];建筑时报;2003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 周俊;信息技术、传播范式和社会行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9 朱小宁;打破军事学术研究中的“范式”[N];解放军报;2001年
10 王习平;用什么样的教育面对未来[N];山西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缅;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爱民;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起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5 杨慧文;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覃江梅;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庄锦英;情绪影响决策内隐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新强;美国《统一商法典》法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张善根;知识变迁与社会意涵[D];上海大学;2008年
10 张波;美国艺术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刚;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历史演变与中国经济学范式的传承重建[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周晓梅;翻译研究中的意向性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继山;闲暇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之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邓凡茂;课堂评价范式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仲泉;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审美范式的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魏成宇;宫体传统与花间传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潘丽霞;知识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范式的演变[D];四川大学;2003年
8 穆静;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范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缨;建构中国特色判例制度刍议[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罗丹;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从独白到对白[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41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14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