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从旁枝到主干:新时期我国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策及取向

发布时间:2018-08-04 12:52
【摘要】:社会教育事业在新时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发展社会教育事业是实现学习化社会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社会教育事业中存在缺乏科学的大教育观念、管理混乱、理论与实践研究薄弱、财政与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树立民众教育观,明确管理责任与义务,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保障财政投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集中优势资源,有步骤地优先重点发展部分社会教育事业和优势项目,注重图书馆、博物馆的多元辐射取向,青少年宫的公益取向,社区教育的终身学习取向,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取向,是新时期社会教育事业从作为学校教育之补充的"旁枝",发展成为教育体系之核心的关键所在。
[Abstract]:Soci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ushered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soci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such as the lack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big education, the confusion of management, the weaknes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the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of finance and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so on.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are to set up the view of public education, to clarify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of manageme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ensure the financial input. We should concentrate our superior resources,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me social education undertakings and superiority projects step by step, pay attention to the pluralistic radiation orientation of libraries and museums, the commonweal orientation of youth palaces, and the lifelong learning orienta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The orient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in schools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ducation from being a supplement to school education to the core of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new period.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G5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推进创新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汪才明;论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葛贤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张尚兵,张尚武;个性化教育特征与实施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张爱春;教学改革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8 马叔平;致力于建设 学习化社会──北京成人教育回顾与展望[J];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10期

9 纪军;试论大学在成人教育发展中的角色[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12期

10 许建中;教会学生评改作文问对——语文自主学习策略指导举隅[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夏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婧;战后美国合作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4 唐玲;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温永权;深圳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建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大鸣;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及发展对策——体育的迁移价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余云华;“中学科技活动课”教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熊颖;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及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抗;;基于Moodle平台网络课程教学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8期

2 陈洁;;关于团体辅导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3 张彦华;;浅析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完善[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郭涛;;西安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回顾与展望[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东梅;;学校家庭精诚合作,培养学生良好品德[J];新课程(中);2011年06期

6 邱少旭;;重庆社区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与思考[J];继续教育;2011年09期

7 付霞霏;何援利;;妇产科学网络课程的设计及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04期

8 龚孟伟;;论教学文化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8期

9 高旭;;基础教育教师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10 顾玉荣;杨成;;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存在问题探析[J];继续教育;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宽明;刘静;;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田屹;周虹;王军武;;当前远程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覃兵;;二十年来我国教学原则体系构建状况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赵国红;;对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 梁剑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李爱萍;单中惠;;二十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回眸[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段宝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问题探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吴均林;;当代青少年性心理问题及其对策[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谭小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浅析[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历史与现实的对话[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树峰;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艳;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向虹;论民办义务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扬;中学生性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荣军;学校逆向管理问题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宁;学校德育环境及其优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向前;XQ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薛秀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苏鹤;沈阳市大东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郭琳;教育博客的现实问题与规范化管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治国;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63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163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1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