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本质解析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cept of "meaning",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essence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nection and refinement and abstraction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from two aspect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constructivism,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constructivism lies not in the qualitative stipulation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but in the stipulation of the proces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系;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基金】: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课题项目——农远工程信息环境下资源有效应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湘财教字[2010]75号,10C0728 湖南科技学院2009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研究,项目编号:湘科院教字[2009]35号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莹;建构远程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马莹;;建构远程开放教育中自主学习的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许修兵;从“杨氏双缝干涉”教学改革初探现代教育技术在普通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丁邦平;建构主义与面向21世纪的科学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5 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6 陈琦,张建伟;基于多媒体的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徐东;;两种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比较与反思[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8 陈立;论成人课程的实质[J];成人教育;2004年06期
9 费振新;建构主义与传统认知学派学习理论的比较[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6期
10 刘湘庭;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体系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叶绿青;;设计一个弹性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上一堂英语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向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对当前新课改的启示[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3 邢晓春;;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远程教学的启示[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4 吴军其;杨宗凯;;理论课程在教育技术学中的优势[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侯丽平;王移芝;;浅谈基于Blended Learning信息技术教学实践[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王彦群;左明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崔永华;;试论综合课课堂教学设计——教育学视角的分析[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平;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邢强;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桂春;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任丹凤;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秀梅;建构主义与中学数学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黎昌林;中学生物多媒体教学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杨晓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守盈;图式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5 罗怡桂;刚体力学ICAI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陈立;皮亚杰、维果茨基对建构学习观的贡献[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庆奎;数学学与教的建构主义视角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春灿;建构观下的立体几何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洪显利;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松鹤;建构主义在生物教学应用中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梁好翠;情境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涵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2 张红霞;建构主义对科学教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J];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3 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4 李玉斌,张爽;移动学习的内涵、方式及其对远程教育的意义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醒云;;基于建构主义的中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探究[J];广西教育;2011年24期
2 曹凤莲;;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 型师生关系[J];大众心理学;2003年01期
3 孙倩;李崎颖;;建构主义观下交互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8期
4 王晓玉;;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再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5 李慎柱;;“问题学生”的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金晋;陈娟;郭玉英;;基于建构主义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7期
7 马志颖;;教学本真价值的当代回归——基于知识观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张冬冬;;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Moodle平台测验功能的思考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2期
9 董发勤;刘健;唐继平;;无线网络对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1年05期
10 阎光才;当代中国教育理论话语纷呈背后的忧思[J];基础教育;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莫永华;魏文展;寇冬泉;;以人类分层传播模式探讨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2 李浩;滕晓青;;论开放教育建构性学习环境建设[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3 王新露;;语言教学与电子课件设计理念[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秦世虎;;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建构性特征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张传林;;开放教育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6 王莹;谢百治;门鹏;;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系统设计与反思[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7 张慧萍;;试论皮亚杰的数学观下的儿童的数学思维与数学学习[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莹;谢百治;门鹏;;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系统设计与反思[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旭东;;教学设计的研究范式与理论归属[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容志贤;;一位建构主义的教师[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迎宾;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设计[N];济宁日报;2008年
2 ;走入数字化教学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顾明旺;建构主义下的创新教学[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何立新;网络教学怎样体现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6年
5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林静;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潘晓南;基于自主建构知识的教学策略[N];光明日报;2006年
7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靳玉乐 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大卫·M·斯坦纳/文 李 茂/译;只有进步主义是不够的[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策划 周迅 采写 王斯敏 凌莲莲;课程改革要突破“三个瓶颈”[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 方助生;中国教育该服“西药”还是“中药”[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涛;变构学习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柯清超;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桂春;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朱智宇;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李楹;基于建构主义现代远程教育模型的研究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周衍安;建构主义视野中的网络探究学习模式构建及其在高师教学中的试验[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洪;现代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6 孙卫华;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D];河北大学;2000年
7 刘峰;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模式的构建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德芳;西蒙·佩帕特的建构论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晓波;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环境的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王晓玲;多媒体教学素材库建设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39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23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