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and ess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and various resource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nditions of rea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In this way, it outlines a bas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reg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l and layout.
【作者单位】: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CAAl0019)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守法;王云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叶平;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意义、特点及实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黄家泉;广东“教育区域化发展”的理论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4 迟万昌;教育发展区域配置的理论思考[J];玉溪师专学报;199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治华;;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霍金仙;;基于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政府与高校互动关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李晓玲;;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01期
4 郝昆;;人才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年10期
5 李轶;教育增长与教育发展:历史、概念与政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2期
6 何勤华,陈灵海;统一司法考试后的法学教育[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刘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以珠三角高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3期
8 罗国荣;罗秀;;校地互动 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09期
9 邢玉升;;论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05期
10 杨成梅;;对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然;赵庆年;钟耿涛;;中美两国在高校区域分布上的比较及启示——高校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角度[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玉刚;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刘祖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我国大学群发展政策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吴英娟;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效益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东海;全人教育思潮与高等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伟;培育个体生命自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丽;教育改革代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寒凝;教师眼中的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莉韵;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名师影响与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桂贤;网络教育的成本及规模效益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汪凤婷;重庆市一般本科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对生物专业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建波;基于生活世界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斌;学校文化传承的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荣辉;差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剑鸿;湖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车丽君;国际文凭课程小学项目(PYP)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云平;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江林;高等教育区域化理论基础述评[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5期
2 范明;正确处理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关系[J];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05期
3 董泽芳,柯佑祥;高等教育区域化研究[J];江苏高教;2000年05期
4 严燕,王崧山;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理论思考[J];上海高教研究;1994年03期
5 叶子飘;丁孝智;;珠三角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鸿鸿;雷培梁;;福建省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的协调发展——教育公平的视角[J];教育与考试;2011年05期
2 ;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杨大楷;;论重点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J];城市问题;1985年01期
4 邸乘光;;试论精神文明建设内部的协调发展[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5 李连科;;在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协调发展中实现人的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03期
6 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辽宁省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03期
7 盛铎;论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江苏国民经济[J];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8 杨光明;关于提高经济益效的几点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9 ;日本中小学教改中提倡的几个观点[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3年04期
10 李树怡;体育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慧德;;我国热区农村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陈荣;;关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3 何晓艺;;贵州城乡协调发展浅析[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劲松;;分享发展成果,共同协调发展[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敏文;;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建敏;马晓萱;;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问题的探讨——从空间的角度进行透视[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伟;刘典恩;井西学;;从卫生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构建KAQ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A];第六届全国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暨卫生事业发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翰聪;;论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属性[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潘定才;叶复萌;黄卫华;;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10 袁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菲;加强“纳入”实现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N];中国国防报;2005年
2 ;东中西部互动 促进协调发展[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5年
3 赵登华;促进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要有新思路[N];经济日报;2003年
4 申正;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N];农民日报;2003年
5 ;增储上产是硬道理[N];中国石油报;2005年
6 ;东西合作 协调发展 共筑双赢[N];陕西日报;2004年
7 姜鲁鸣;当前制约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N];学习时报;2004年
8 记者 赵春光;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N];延安日报;2005年
9 汪丽;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需把握的重点[N];中国国防报;2006年
10 记者 刘际雄;发展职教成湖南“十一五”重头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刘加顺;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
5 罗丽;西北过渡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凯;京津冀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8 陈映;论共同富裕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9 高敏;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王威;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婧;中国工业园区的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欧小媛;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张羽;论国有企业改革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樊贵莲;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制度协调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5 孙淮中;苏锡常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王安洪;哈尔滨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薛娜;西北地区道路运输协调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闫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重塑[D];西北大学;2002年
9 李帆;我国中东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10 张洪华;沿海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59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35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