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自我同一性维度探索、承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4 15:57
【摘要】:采用自编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武汉四所普通高校随机抽取的5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探索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承诺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且大一新生在探索和承诺上得分都较高,大二学生在探索和承诺上得分都较低,大三学生在探索上得分较低,但在承诺上得分较高。理工科的学生在探索和承诺上得分都高于文科生,而来自城镇家庭的学生在探索上得分高于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在承诺上则没有显著差异。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不存在性别差异。
[Abstract]:500 college student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f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Wuhan were tested by self-made identity process questionnaire and symptom Checklist, and the data collected were analyz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the exploration degree,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exploration. The lower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commitment,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The freshmen scored higher in exploration and commitment, the sophomores scored lower in exploration and commitment, and the junior students scored lower in exploration, but higher in commitment. Th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ored higher in exploration and commitment than those in arts, while those from urban families scored higher in exploration than those from rural familie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mitment. There is no gender difference in self-identity among freshmen, sophomores and junior students.
【作者单位】: 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叶景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2 周红梅;郭永玉;;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3 陈建文,王滔;大学生自尊、自我统合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红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萍;试论特困大学生中的若干心理问题及矫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杨晓霞;农村出身高校毕业生的两难就业困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郝丽萍;高校贫困生消极心理现状分析及调适思路[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4 唐烈琼;姚树桥;;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5 张东红;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J];甘肃科技纵横;2005年05期

6 薛朝霞,梁执群,卢莉;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J];护理研究;2005年17期

7 王雁;王春萍;孙延超;孙宏伟;;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1期

8 吴明证;杨福义;;自尊结构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9 胡军生;李长庚;王登峰;;师范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义天;当代美德伦理学研究:关于伦理多样性的论证与辩护[D];清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谈有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兴美丹;西安与澳门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兰锋;青少年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7 袁洪亮;城市体验与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陈猛;互联网使用、自我认同与青少年心理健康[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阳毅;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大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宁;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看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叶景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4 苏霞,刘启辉 ,殷晓莉;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6期

5 李艾丽莎,张庆林;全球化对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3年05期

6 崔光成,赵阿勐,陈云辉;性别、年级、人格特征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关系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7 陈国典;自我与自我发展的理论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8 查明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9 徐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郭金山,车文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王树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锋;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兰锋;青少年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刘永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幸娟;纪伟;;心理学视角下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7期

2 曾庆;陈英;;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3 杨芙蓉;;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和网络成瘾的相关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4 李春湘;;记忆的类型与记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0期

5 周发辉;;农村职中新生心理问题探索及对策[J];学周刊;2011年17期

6 汤海荣;郭秋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2期

7 欧贤才;;网络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年03期

8 周淑芳;;16岁尖子生缘何成了阶下囚[J];大众心理学;2003年07期

9 尚文婷;;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10 曹巧君;朱运清;;浅淡社团活动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以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为视角[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玲玲;李海垒;张文新;;青少年未来取向发展的基本特点[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马丽莉;;高三年级应考系列心理辅导活动探索[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黄列玉;邓冰;曾亚萍;孙娥;王加好;田艳;邓厚才;;942名医学生自我同一性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建飞;王振宏;;90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及其社会承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亚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生涯自我效能与生涯成熟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孙大强;李军素;郑日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感关联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梁晓燕;刘华山;崔妍;;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的调节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京京;陈健芷;于宏;李巍巍;;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汪堂家;多义的“创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仁元;培育员工健康心理的几点建议[N];工人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穆晶晶;幼年教育影响一生心理健康[N];保健时报;2009年

4 杨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健康人格心理学课程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江楠楠;大学生同一性发展特点和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林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与形成机制的探索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桑望鑫;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弓思源;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状态及其与个人动因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2年

6 毕月花;11-24岁藏族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民族认同的关系[D];西藏大学;2012年

7 常雯;自我同一性发展中的社会工作介入[D];苏州大学;2012年

8 郝燕燕;媒介使用对留守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郑秀娟;中学生存在焦虑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康平;中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自我同一性的调节作用[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8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378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8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