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共享型发展方式研究——以西藏教育事业为例

发布时间:2019-07-22 12:24
【摘要】:推进教育均等化、公平化,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基础。为了避免西藏因经济欠发达导致教育发展落后,我国以中央财政支出、对口援助等方式帮助西藏建立了布局和层次较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198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教育援藏,教育对口援藏,不断提高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三包"标准,援助内地西藏班(校),促进了西藏义务教育稳步发展,促进了西藏共享全国优质教育资源。西藏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共享型发展特征,为西藏居民更好地接受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创造了条件。
【图文】:
西藏与全国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情况比较(单位:每千人)
我们也看到,西藏教育还存在居民接受高中及其以上学历教育的机会提升不快的情况。从图1、图2可以看出,在西藏高中以下学历居民比例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具有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居民的比例提升却并不快甚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情况在2000年后表现得更加突出。这说明,一方面,在全国援助西藏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223教育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西藏医疗及教育有关问题研究”(03-791)的子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06JJD850008)的资助
【分类号】:G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洲;张明;;需求不足对西藏农牧区基础教育影响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农牧民实际需求的视角[J];财经科学;2008年10期

2 刘梅;;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基于财政收支结构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涛;;拉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差距及其收入成因分析——基于对拉萨周边三个村庄的调研[J];中国藏学;2011年S2期

2 刘涛;;二元经济模式下支付服务需求分析[J];青海金融;2011年10期

3 单菲菲;;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述评: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J];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4 郑洲;杨明洪;;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基于扎囊县德吉新村的调查分析[J];西藏研究;2009年01期

5 张毅;;民族经济学前沿述评[J];知识经济;2011年18期

6 熊英;吴凯;;西藏自治区教育均等化研究[J];西藏研究;2012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景熙,王文川;西藏教育性人力资本投资效益问题[J];财经科学;2005年06期

2 于树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探析[J];财政研究;2007年07期

3 王伟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般分析框架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4 安体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李鸿;;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途径[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韩学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9年09期

7 李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基础与路径选择[J];财会研究;2009年11期

8 姚俊开;;《义务教育法》在西藏的实施[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9 刘海音;;怎样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年07期

10 陈颂东;;促进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税制度研究[J];税务研究;2008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宝超;;关于教育资源浪费的现状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11期

2 王兆力;;加强领导 形成合力[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1年Z2期

3 肖庆平;;创新理念 真抓实干 办负责任的教育[J];甘肃教育;2011年15期

4 柯铧;;贵州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实现教育公平的策略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新跨越[J];中国农村教育;2011年08期

6 张淑霞;;教育应远离功利[J];山东教育;2011年14期

7 向维峰;;我国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7期

8 徐枫;;浅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1期

9 肖昌斌;侯辛锋;;孝感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年05期

10 田文哲;;建立我国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探析[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承伟;潘峰华;;我国交通网络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1995—2005)[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管镇滨;马锦郁;;西北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张玲;张晓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启示[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付晓东;;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生全;冯静;高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各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静态评判模型[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冯拾松;;论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吴翠玲;蔡国友;李培进;张传本;吴曙霞;;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成海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分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李琪;张越;;互联网因素对我国省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付晓东;;基于虚拟空间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顾焕鹏;“十一五”期间大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N];西海农民报;2011年

2 记者 陈丹;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区域经济[N];长江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徐以升;区域经济年中盘点 增长方式亟待谋变[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记者边巴次仁;西藏农牧民人均增收超百元[N];人民日报;2003年

5 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 高春义;抓区域经济重在求真务实[N];陕西科技报;2005年

6 高春义;区域经济稳步发展贵在求真务实[N];陕西日报;2005年

7 记者 常连喜;西市区区域经济增挡提速[N];营口日报;2008年

8 习伟;西市区区域经济全面提速[N];营口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林松涛;场市共建加速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N];黑河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沈国冰 记者 孙玉宝;淮南构建新型区域经济体[N];安徽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卓;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晶;辽宁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林矗;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7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李建华;中国转型期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程玉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丁纪岗;区域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2 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海英;我国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的财政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磊;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石志恒;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与协调发展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杨建;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赵子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燕;我国区域产业集群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四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明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17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517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a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