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时代视觉文化霸权下教师的“职业听觉素养”及其培养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闻娱;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理论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冯周卓;后现代文化与管理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聂世军;社科学术期刊的传播困境及路径选择[J];编辑之友;2003年05期
5 李明伟;新媒介形态与新尺度——“媒介分析理论”的宏大观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夏志梅;彭光芒;;网络空间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局限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朱河囡;网络发行之路[J];出版科学;2005年05期
8 王伟明;适应与忧虑——对广告视觉文化的思考[J];当代传播;2003年02期
9 贺善侃;;虚拟主体性:主体性发展的新阶段[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金振邦;新媒体视野中的网络文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书乐;;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媒介市场行为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栋;网络组织的兴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4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5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程洁;新数字媒介发展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一峰;传媒即体验[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戴明;信息化进程中建筑设计的历史变迁[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朝洁;走向视觉文化时代的大众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郑茂;打在文明门面上的烙印:广告,人类的乌托邦抑或灾难[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3 毛丽芳;读图时代与符号消费[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帆;我国网络媒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冉儒学;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形态特征及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6 纪海虹;互联网交互与公共空间[D];清华大学;2002年
7 张,
本文编号:2586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58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