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利用环境中的形状隐喻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10:02
【摘要】:环境作为教育活动的要素之一,既可以利用校园环境布置对学生进行直接教育,又可以利用环境中的内隐因素间接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为了探究环境中的形状是否会影响中学生对人物性格的认识,为利用环境中的形状潜移默化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本研究从隐喻的视角入手,选取圆形和正方形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实证研究探究形状在中学生进行人物性格判断时产生的影响,以及这样的影响在不同目标人种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包括三部分:研究一对初中生进行圆形与正方形隐喻人物性格的差异研究在天津市某中学选取55名初中学生参与实验,其中男生29名,女生26名。实验采用2(形状:圆形、正方形)X2(形状—性格形容词一致性:一一致、不一致)X2(人种:异族人、本族人)三因素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被试对目标人物性格判断的评分,性格形容词选取“温柔”、“灵活”、“狡猾”、“油滑”、“耿直”、“严肃”、“刻薄”、“刻板”8个词汇。结果发现,形状—性格形容词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人种的主效应显著,形状和形状—性格形容词一致性交互作用显著,其余均不显著。因此,在初中生中,圆形和正方形可以隐喻不同的人物性格,这样的形状隐喻在不同目标人种之间不存在差异。研究二对高中生进行圆形与正方形隐喻人物性格的差异研究在天津市某中学选取50名高中学生参与实验,其中男生28名,女生22名。实验设计和实验材料与研究一相同。结果发现,形状—性格形容词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人种的主效应显著,形状和形状—性格形容词一致性交互作用显著,形状和人种交互作用显著,其余均不显著。因此,在高中生中,圆形和正方形可以隐喻不同的人物性格,这样的形状隐喻在不同目标人种之间不存在差异。研究三对中学生进行圆形与正方形的词汇联想研究选取154名天津市某中学的学生(与研究一、研究二的被试不同)填写《词汇联想问卷》,其中男生67人,女生87人。初一学生78人,高一学生76人。要求初中生和高中生根据看到的圆形和正方形自由地写出5个描述人物性格的形容词。结果发现,当被试看到圆形时展开的词汇联想与看到正方形时展开的词汇联想不同。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在初中生和高中生中,圆形可以隐喻“温柔的”、“灵活的”人物性格,正方形可以隐喻“耿直的”人物性格。(2)在初中生和高中生中,圆形和正方形的形状隐喻在不同目标人种之间不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应用于心理辅导教室和情绪宣泄室的环境布置、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为利用环境中的形状隐喻潜移默化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图文】:

个体心理,实验材料,环境


鄋皇苑直鸬ザ来釮揭桓龇鬯⒂屑馊裥巫春驮不嚯巫矗]3?图案的屋内(见图1),要求被试在“伙伴”游戏中做选择,选择分为保守性选逡逑择、合作性选择和侵略性选择。结果表明,粉刷有尖锐形状图案的房间内的被试逡逑侵略性指数比带有圆滑形状图案的房间内的被试更高。该研究证实了沉浸在不一逡逑样的形状环境中的被试会做出不同的社会判断,,研究者表明,这些形状的启示如逡逑同具身认知,有指导学生的认知策略的作用。逡逑图1邋Hess和Hareli邋(2013)的实验材料逡逑1.3消极环境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逡逑消极的环境会对个体心理与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Calhoun邋(1962)在实验逡逑设备中对处于拥挤环境中的小白鼠进行行为观察,研宄了拥挤环境对社会行为的逡逑影响,结果表明,把大量的小白鼠聚集在一起会造成行为沦丧,对健康不利且并逡逑非偶然。他的著名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人类在面对消极环境问题时所引发逡逑的行为变化。于是,Evans邋(1979)让被试分别在拥挤的环境和不拥挤的环境中逡逑完成把不同形状进行归类的复杂任务,同时给被试讲故事,并要求被试对故事情逡逑3逡逑

照片,实验材料


Hess和Hareli邋(2013)选取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黑白照片,每张照片分别逡逑装在圆滑轮廓或尖锐轮廓的拼图中,形成四种情况。要求112名被试分别用圆滑逡逑形状的拼图或尖锐形状的拼图拼成一个人脸图形(见图4)。逡逑图4邋Hess和Hareli邋(2013)的实验材料逡逑1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世平;崔鑫;;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看内外群体偏爱的发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03期

2 康红娜;姚奇志;;论“方”与“圆”文化对设计的启示[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09期

3 徐娟;;中学生对师生关系的隐喻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04期

4 殷融;苏得权;叶浩生;;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5 张伊岚;张宇红;杨艳丽;赵颖梅;;中国传统文化中方与圆的阶级性比较分析[J];大众文艺;2012年06期

6 赵跃庆;;环境形象的视觉隐喻与大众审美需要[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张玮娜;李文辉;蒋重清;张帆;;面孔情绪图片库的初步编制及评定[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庞小佳;张大均;王鑫强;王金良;;刻板印象干预策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9 王东山;;基于语料库的“圆”的空间隐喻研究[J];语文学刊;2009年09期

10 曾晓强;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研究的方法论反思——兼谈“人在环境”的方法论价值[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侯春娜;面孔可信性的生存加工优势:社会认同的视角[D];吉林大学;2015年

2 孜维达·阿不都克里木(Ziwida. Abdukeram);不同文化情境对维吾尔族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及其社会认知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吕庆燕;藏族、汉族青少年族群态度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彩云;隐喻理论下情感形容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

2 魏晓庆;蒙古族青少年的权力隐喻表征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伟;室内温度和噪音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4 邓棉琳;权力的上下和大小隐喻及表征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谭爽;莱考夫概念隐喻专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宋颖;基于多媒体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情境创设[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银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顺顺;自然环境对个人发展作用的哲学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霞;职业中学诗歌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张莹瑞;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自豪感和国民刻板印象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1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601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a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