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疏离感、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17:29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中国工信部在2017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13.6亿户,手机上网用户突破11亿。而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则在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在2016年中国移动用户每日在线时长超过25亿小时,折算起来,国人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三小时。从开始出现到基本实现全民普及,手机使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生活与成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手机的普及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和麻烦,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随之出现。《2017中国移动消费者调研》指出,随着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侵入,一些消费者开始长期挂在手机上。在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近半数以为伴侣处于“过度”运用手机的状态中,表现出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大学生,作为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科技的群体,也作为最主要的手机应用群体,他们在手机依赖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尤为突出。他们在享受手机所带来的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成为了手机的“奴隶”,让大量的学习时间被手机支配,甚至越来越多的学生被手机依赖症所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因此,手机依赖现象(症状)开始引起了社会大众和研究者们的积极关注,并从多个方面着手探究手机依赖产生的背后原因和具体机制。本研究在已有文献和调查的基础上,从智能手机依赖的角度出发,以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修订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问卷,并使用该问卷对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和分析,在探究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情况以及手机依赖、疏离感、心理韧性的性别特点和年级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与疏离感、心理韧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重点探究心理韧性在大学生疏离感对智能手机依赖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问卷包含22个项目,分为手机使用、戒断性、消极生活事件、耐受性、沉浸性和APP更新六个维度,解释总方差的60%,具有良好的信效度(χ2/df=2.3,CFI=0.896,IFI=0.880,RMSEA=0.057,SRMR0.052),可作为测量中国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有效工具;(2)大学生疏离感和智能手机依赖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女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水平比男大学生高,大四和研究生的手机依赖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大学生疏离感存在年级差异;(4)心理韧性在大学生疏离感和智能手机依赖的关系中没有起到中介或调节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文;王祥鹏;张文娟;冯廷勇;;大学生自尊、疏离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0期

2 黄海;李翠景;桂娅菲;周春燕;吴和鸣;张建育;;大学生冲动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疏离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4期

3 贾悦;;国外手机依赖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4 邱剑;杨奇伟;安芹;唐平;李茂全;;青少年被忽视经历与疏离感的关系及心理韧性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年03期

5 谢文心;杨纯;周帆;;资质过剩对员工工作形塑行为关系的研究——工作疏离感与心理弹性的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02期

6 姜永志;白晓丽;;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对疏离感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年05期

7 冯晶;曾帅;孙英红;炓木贤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游戏体验、自我控制能力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8 徐华;毕鑫强;;中学生手机依赖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研究;2014年04期

9 张婷;李惠萍;王德斌;;心理韧性10年文献回顾及其对心理护理的启示[J];护理学报;2014年03期

10 潘运;杨桂芳;;国外心理韧性的研究述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林小亚;强制隔离戒毒人群心理韧性现状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2 王唐英;初中生的心理韧性、自我控制与网络依赖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董松华;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D];聊城大学;2015年

4 张馨尹;大学生自我疏离感与网络成瘾、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张松梅;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夏领婕;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郝传慧;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39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639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8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