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广西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师范大学》 2011年
广西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张燕飞
【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人的心理健康也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为在个体成长为社会成员的过程中,有强烈的合群需要,通过相互交往,诉说各人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处才能化解掉来自生存、发展给个体带来的危机、压力、孤独、焦虑等不良的负面情绪,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和发展机遇。 宿舍人际关系的发展由于局限在宿舍这个狭窄的空间、每天需要朝夕相对的高密度相处范围之内,因而在很多层面上,宿舍人际关系的质量就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其中除了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还有就是主观因素的影响。 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法、问卷测量法为写作方式,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研究主题,从人际期望、人际安全、人际焦虑、人际敌对、人际报复这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从主观方面提出建议和策略。 本文由七个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目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背景,人际关系的文献综述,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影响研究现状,心理健康与宿舍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分别从理论、实践两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本次研究的方案设计,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假设、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程序这五个方面做一个详尽细致的规划。第四部分就是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这是本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影响因素在人口统计变量学上的数据分析、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这几个方面。第五部分就是综合讨论,针对数据分析结果,对结论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论证。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第七部分是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及其策略。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影响因素是否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对心理健康的预测程度如何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战略方面,而对宿舍人际关系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较少,且研究结论不一致。了解和探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不仅能在理论和框架上弥补宿舍人际关系研究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框架,从而达到帮助高校改善大学生宿舍社区的管理模式,增强大学生的集体生活主观幸福感,进而提高大学生对宿舍、学习生活的满意度。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影响因素问卷和心理健康SCL-90对大学生进行实测,考察广西高校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影响因素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在性别、专业、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城镇上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探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 1.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影响因素在性别、专业、年级上差异显著,在是否独生子、是否城镇上差异显著。 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影响因素总量表与心理健康总量表关系呈中度相关态势,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影响因素总量表与各个分量表以及分量表呈正相关且极其显著。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影响因素总量表与各个分量表以及分量表大多呈中等程度的相关,这说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 3.大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影响因素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大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影响因素中的人际焦虑和人际张力对心理健康量表中的焦虑分量表具有正向预测。人际张力、人际报复对心理健康量表的敌对分量表的预测作用显著,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人际焦虑、人际报复、人际张力对心理健康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5.5;G444
【目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喻永红;当代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的特点及教育对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杨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以池州师范专科学校为分析案[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4 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庄国波,唐平秋;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6 张灯;邹t 琪;陈君楣;雷云;;境内外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和人际归因的比较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骆光林,阮俊华,楼成礼,方志伟,,祝国群;大学生孤独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9年03期
8 阳德华;高和平;;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9 张冬梅;阿代·哈尼西;;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8期
10 李晶,翟敏,宋煜炜,刘根义,隋桂英;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勇;医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2 笪学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肖建伟;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鹏;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马丽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吴连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适应问题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梁芸芳;萨提亚模式的大学生宿舍沟通方式问卷编制及应用[D];山西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联蓉;王利明;;破窗理论与大学班级管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栾淳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活动载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谢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周林,黄石卫;大学生创造性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报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张孝义;卢有昆;;奖赏与儿童创造性提问的关系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姜玉齐;徐和平;;高校不良亚文化产生的原因、消极影响与对策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聂小明;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8 时美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王平;试论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朱佳明;大学生网络依恋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琳;;活动渗透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宋广荣;;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璐璐;曹华;孙志强;;浅谈实现大学生教育机会平等中辅导员的作用[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梦影;姜剑;万慧琳;;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国巧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功能[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段丰;;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德育引导工作[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杜渐;谭曦;吴朝阳;张杰;张靖;孔军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10 杜天骄;;医学生就业压力、应付方式与情绪状态关系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丽莹;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菊霞;创伤叙事与写作治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天印;基于系统模拟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陶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成长轨迹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悦;新形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10 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再英;学生宿舍管理的困惑与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02期
2 江陈宝;大学生宿舍活动的特点及管理[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3期
3 岳庆利,刘宝才,黄光佐;体育大学生宿舍生活满意度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4 古吉慧;;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及干预策略[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冉启明;宿舍——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黄慧瑾;浅议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J];长沙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戚建良,王晓菁;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剖析[J];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06期
8 杨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以池州师范专科学校为分析案[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9 吴谅谅;试谈知识分子的心理健康问题[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全思懋,方鹏,石松,赵美芳;剑桥和耶鲁住宿学院制模式对我国大学学生宿舍管理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荣;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肖建伟;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春花;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灵;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8期
2 赵密珍;刘云飞;;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吴春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1期
4 夏雯;杜波;;试论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4期
5 徐甘蒂;深化教育改革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学生的人际关系[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04期
6 关小旭;范逸轩;曹强;;谈当代大学生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7 廖咏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心理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19期
8 王蕾;;论和谐有效人际关系的构建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教育与职业;2007年36期
9 李丹江;;自尊与职业发展关系的研究[J];黑河学刊;2011年05期
10 薛轶娟;;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昭红;石艳华;;多元社会型态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积极回应[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廖明英;;自我图式与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会法;王华;;心理健康是老年人面临的最大问题[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吴谅谅;;特殊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沙若莲;;老年心理健康[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文增;魏忠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的干预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卢文滔;朱亿萧;李征;;在内地的澳门大学生大五人格、文化适应和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启明;;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飞霞;;论心理健康与心理病变[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10 解岩沁;;要十分关注老年人情感心理健康[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自然 通讯员 蒋和 李云飞;[N];人民公安报;2009年
2 缪海涛;[N];无锡日报;2005年
3 苏福;[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秦乐乐;[N];连云港日报;2010年
5 高虹 季帅;[N];江苏教育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丹;[N];榆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方娟 苏玲;[N];巢湖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艳;[N];岳阳晚报;2010年
9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N];文汇报;2011年
10 义煤集团公司直属幼儿园 曹卫华;[N];周口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爱莲;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核心胜任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立敏;印象管理与女性健身活动及心理健康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佳;《中职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艳哲;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蔡先锋;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4 张晓峰;武警官兵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社会支持、集体效能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齐原;信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6 莫夏莉;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7 胡蓉;组织变革中工作应激、自立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刘珍;某医学院校残疾学生生命质量、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孟淑青;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亮;合肥地区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四川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相关作者
>黄和林 >高庆红
>蔡理 >郭新峰
>岑o
本文编号:288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8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