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中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人格特质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2 22:46
  近些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时期,心理发育不成熟,因此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学生避免不良情绪的困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孤独感的影响作用,并深入分析人格特质是否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孤独感之间存在中介作用。本文选取了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CESⅡ)、小五人格量表和孤独感量表(UCLA)进行测量,对河北省和天津市某两所中学的39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1、中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处于中等健康的水平,在性别、父母婚姻情况和母亲文化程度上具有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是否独生、是否学生干部、父母婚姻情况在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3、孤独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学生干部和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4、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人格特质和孤独感之间彼此显著相关。5、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正向预测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因子、负向预测情绪性因子,负向预测孤独感。6、人格特质的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
        1.1.1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概念
        1.1.2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测量
        1.1.3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1.1.4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1.2 人格特质
        1.2.1 人格特质的概念
        1.2.2 人格特质的测量
        1.2.3 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1.3 孤独感
        1.3.1 孤独感的概念
        1.3.2 孤独感的测量
        1.3.3 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1.4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人格特质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1.4.1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人格特质的研究
        1.4.2 人格特质和孤独感的研究
        1.4.3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孤独感的研究
2 研究意义与假设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目的
    2.4 研究假设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现状描述
        4.1.1 中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检验
        4.1.2 中学生人格特质的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检验结果
        4.1.3 中学生孤独感的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检验结果
    4.2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人格特质和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4.2.1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人格特质之间的相关分析
        4.2.2 人格特质与孤独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4.2.3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孤独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4.3 中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与孤独感:人格的中介作用
        4.3.1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孤独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4.3.2 亲密度对孤独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4.3.3 适应性对孤独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5 讨论
    5.1 中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人格特质和孤独感的状况讨论
        5.1.1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
        5.1.2 人格特质
        5.1.3 孤独感
    5.2 中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人格特质和孤独感的相关关系
        5.2.1 中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人格特质的关系
        5.2.2 中学生人格特质和孤独感的关系
        5.2.3 中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孤独感的关系
    5.3 中学生人格特质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教育建议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初中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 赵志辉,赵志飞,周广亚.  校园心理. 2016(01)
[2]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的关系[J]. 罗小芳,王强,齐娜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12)
[3]大学生抑郁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关系研究[J]. 胡兰,汤晓宇.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4]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相关回归研究[J]. 孔鑫,徐勇,葛玲.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09)
[5]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探讨[J]. 张志松,尹国兴.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6]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研究[J]. 刘靖姝,黄卫东.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7]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及其与免疫功能的关系[J]. 王冬梅,贾春梅,楚文英,徐慧,辛亚男.  临床儿科杂志. 2011(03)
[8]初中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关系研究[J]. 曹雪梅,左占伟,李霞,李红卫.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03)
[9]初中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对孤独感的影响[J]. 沈悦,马世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4)
[10]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初中生人际信任关系的研究[J]. 黄兵基.  卫生职业教育. 2009(22)

硕士论文
[1]青少年孤独感与情绪智力、亲子依恋的关系研究[D]. 杨巧芳.西南大学 2013
[2]高中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家庭功能、学校人际环境的关系研究[D]. 张庆华.沈阳师范大学 2011
[3]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D]. 牟苏.四川师范大学 2011
[4]网络交际功能对大学生孤独感影响的实验研究[D]. 崔伟.南京师范大学 2011
[5]初中生情绪智力、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 张菊英.湖南师范大学 2010
[6]中学教师心理工作情境、人格特质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D]. 冯墨女.东北师范大学 2009
[7]大学生家庭亲密度、职业价值观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 曲媛媛.曲阜师范大学 2009
[8]初中生友谊发展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 万晶晶.华中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46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046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3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