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分离式金课
发布时间:2021-03-02 07:41
分离式教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被广泛采用,"分离式金课"于是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但对分离式教学认识上的局限性也导致了诸多问题。事实上,线上教学无法脱离线下学习而独立存在,分离式教学是二者精巧相融的整体。基于此,可从"变"与"不变"来辨析分离式金课的内涵,其"变"表现在教学方式与主体身份的转变,其"不变"则在于"内容为王"的思想、按规律行事的原则以及目标的全面性。从整体观的立场来看,分离式金课具有辅成性、极端性、意义性、不完美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应当注意使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协调统一,通过拉近师生情感促进分离情境下学习的深度。具体而言,采用讲授法可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散性思维,但应当避免机械式的照本宣科;采用探究法可实现学习的自我规约和深入求索,但应当注意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引;采用讨论法可辅助个体论述与群体商讨,但应当看到其在可视与不可视环境下的差异;采用汇报法可了解和督促学生的学习,但需要加强汇报之后的研讨与完善;采用演示法可实现针对实操性内容的教学,但应当看到其存在浅表学习的弊端。在分离式金课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分离状态,培养学生的能力、意志品质和素养,发挥分离式教学在辅助学校教育方面...
【文章来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3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分离式金课的内涵探析
1. 分离式金课之“不变”
2. 分离式金课之“变”
二、分离式金课的特性辨释
1. 辅成性
2. 极端性
3. 意义性
4. 不完美性
5. 不确定性
三、分离式金课的教学方法
1. 分离式讲授法
2. 分离式探究法
3. 分离式讨论法
4. 分离式汇报法
5. 分离式演示法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疫之中话教学[J]. 李芒,张华阳. 中国电化教育. 2020(04)
[2]学习者信息素养、在线学习投入及学习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胡小勇,徐欢云,陈泽璇. 中国电化教育. 2020(03)
[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大学“金课”——历史逻辑、考量标准与实现路径之审思[J]. 吕林海. 高校教育管理. 2020(01)
[4]网络直播作为慕课学习支持服务的模式及应用[J]. 崔裕静,马宗兵,马凡. 现代教育技术. 2019(12)
[5]想象式同情及其培育[J]. 曹永国. 中国教育学刊. 2019(12)
[6]关于大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理论探讨——基于中国大学“金课”建设的反思[J]. 董立平. 大学教育科学. 2019(06)
[7]“七度”教学观:大学金课的关键特征[J]. 李芒,李子运,刘洁滢.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
[8]融合创新,有效提升“金课”建设质量[J]. 谢幼如,黄瑜玲,黎佳,赖慧语,邱艺.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
[9]技术支持的教学交互策略促进交互深度研究[J]. 陈蓓蕾,张屹,杨兵,范福兰,郭强,周平红.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8)
[10]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七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 熊和平. 高等教育研究. 2019(06)
本文编号:3058893
【文章来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3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分离式金课的内涵探析
1. 分离式金课之“不变”
2. 分离式金课之“变”
二、分离式金课的特性辨释
1. 辅成性
2. 极端性
3. 意义性
4. 不完美性
5. 不确定性
三、分离式金课的教学方法
1. 分离式讲授法
2. 分离式探究法
3. 分离式讨论法
4. 分离式汇报法
5. 分离式演示法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疫之中话教学[J]. 李芒,张华阳. 中国电化教育. 2020(04)
[2]学习者信息素养、在线学习投入及学习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胡小勇,徐欢云,陈泽璇. 中国电化教育. 2020(03)
[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大学“金课”——历史逻辑、考量标准与实现路径之审思[J]. 吕林海. 高校教育管理. 2020(01)
[4]网络直播作为慕课学习支持服务的模式及应用[J]. 崔裕静,马宗兵,马凡. 现代教育技术. 2019(12)
[5]想象式同情及其培育[J]. 曹永国. 中国教育学刊. 2019(12)
[6]关于大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理论探讨——基于中国大学“金课”建设的反思[J]. 董立平. 大学教育科学. 2019(06)
[7]“七度”教学观:大学金课的关键特征[J]. 李芒,李子运,刘洁滢.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
[8]融合创新,有效提升“金课”建设质量[J]. 谢幼如,黄瑜玲,黎佳,赖慧语,邱艺.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
[9]技术支持的教学交互策略促进交互深度研究[J]. 陈蓓蕾,张屹,杨兵,范福兰,郭强,周平红.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8)
[10]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七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 熊和平. 高等教育研究. 2019(06)
本文编号:3058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058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