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利他谎行为的发展研究:心理理论和移情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23 10:59
说谎发展是幼儿社会化和认知发展的过程。幼儿说谎研究对于研究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儿童利己谎的研究成果丰富,相对来说利他谎研究则十分有限,研究幼儿为他人获利而说谎行为的更是屈指可数。本研究改编窗口任务范式研究3-5岁儿童为他人获利而说谎行为的发展和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通过改编的窗口任务对幼儿为自己和他人获利而说谎行为直接比较,探索3-5岁幼儿为他人获利而说谎行为的发展变化。研究二通过心理理论量表、移情情感状态测验分别测量幼儿的心理理论和移情,在研究一的基础上探索利他谎与心理理论、移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3岁时只有34.1%的儿童会说利他谎,67.7%的儿童说利己谎,两者差异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说利他谎和利己谎比例都会显著上升,但两者差距越来越小,到5岁时差异消失。数据显示两种谎言发展的关键时间点,3.5岁前后利己谎人数比率显著增加,5岁前后利他谎人数比例显著增加。利他谎分数与心理理论、移情都显著相关。利己谎分数与心理理论也存在显著相关。另外,说利己谎儿童的心理理论成绩显著高于不说谎儿童。而说利他谎的儿童和不说谎儿童在心理理论成绩上没有显著差别...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幼儿说谎
1.1 利己谎
1.1.1 研究方法
1.1.2 发展趋势
1.2 利他谎
1.2.1 研究方法
1.2.2 发展趋势
2 心理理论
2.1 心理理论的概述
2.2 心理理论与说谎关系
3 移情
3.1 移情的概述
3.2 移情与利他行为关系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实验研究
1.预实验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2.1 被试
1.2.2 实验程序
1.3 结果
1.3.1 检验施测顺序效应
1.3.2 利己谎与利他谎的比较
1.3.3 利他谎行为
1.3.4 利己谎行为
1.4 讨论
1.5 结论
2.研究一:3-5 岁幼儿利他谎行为的发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2.2.2 实验程序
2.3 结果
2.3.1 3-5 岁幼儿利他谎行为发展
2.3.2 3-5 岁幼儿利己谎行为发展
2.3.3 利他谎与利己谎行为的比较
2.4 讨论
2.5 结论
3 研究二:利他谎的影响因素:心理理论与移情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实验程序
3.3 结果
3.3.1 心理理论
3.3.2 移情
3.3.3 心理理论、移情与利他谎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部分:综合讨论和结论
1.综合讨论
2.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心理理论发展量表
附录B 移情故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情研究主题的变化——来自文献计量学的证据[J]. 颜志强,苏彦捷. 心理科学. 2017(03)
[2]儿童白谎的研究回顾[J]. 刘秀丽,史华一,张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3]幼儿移情概念辨析、重要意义及其发展[J]. 刘秀丽,苏金莲,李月. 学前教育研究. 2013(07)
[4]共情的毕生发展:一个双过程的视角[J]. 黄翯青,苏彦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04)
[5]儿童心理理论、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 丁芳,郭勇. 心理科学. 2010(03)
硕士论文
[1]4-6岁留守儿童移情、情绪调控策略和偏差行为的研究[D]. 蔡敬敏.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心理理论训练对幼儿说谎的影响研究[D]. 陆丽娟.华东师范大学 2016
[3]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对幼儿说谎的影响研究[D]. 王妤.浙江师范大学 2014
[4]儿童作为目击者利他说谎行为的研究[D]. 弓仲冬.首都师范大学 2013
[5]分配对象和情境类型及移情能力对幼儿公平分配行为的影响[D]. 朱思颖.江西师范大学 2012
[6]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和同伴关系的关系研究[D]. 展宁宁.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53067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幼儿说谎
1.1 利己谎
1.1.1 研究方法
1.1.2 发展趋势
1.2 利他谎
1.2.1 研究方法
1.2.2 发展趋势
2 心理理论
2.1 心理理论的概述
2.2 心理理论与说谎关系
3 移情
3.1 移情的概述
3.2 移情与利他行为关系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实验研究
1.预实验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2.1 被试
1.2.2 实验程序
1.3 结果
1.3.1 检验施测顺序效应
1.3.2 利己谎与利他谎的比较
1.3.3 利他谎行为
1.3.4 利己谎行为
1.4 讨论
1.5 结论
2.研究一:3-5 岁幼儿利他谎行为的发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2.2.2 实验程序
2.3 结果
2.3.1 3-5 岁幼儿利他谎行为发展
2.3.2 3-5 岁幼儿利己谎行为发展
2.3.3 利他谎与利己谎行为的比较
2.4 讨论
2.5 结论
3 研究二:利他谎的影响因素:心理理论与移情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实验程序
3.3 结果
3.3.1 心理理论
3.3.2 移情
3.3.3 心理理论、移情与利他谎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部分:综合讨论和结论
1.综合讨论
2.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心理理论发展量表
附录B 移情故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情研究主题的变化——来自文献计量学的证据[J]. 颜志强,苏彦捷. 心理科学. 2017(03)
[2]儿童白谎的研究回顾[J]. 刘秀丽,史华一,张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3]幼儿移情概念辨析、重要意义及其发展[J]. 刘秀丽,苏金莲,李月. 学前教育研究. 2013(07)
[4]共情的毕生发展:一个双过程的视角[J]. 黄翯青,苏彦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04)
[5]儿童心理理论、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 丁芳,郭勇. 心理科学. 2010(03)
硕士论文
[1]4-6岁留守儿童移情、情绪调控策略和偏差行为的研究[D]. 蔡敬敏.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心理理论训练对幼儿说谎的影响研究[D]. 陆丽娟.华东师范大学 2016
[3]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对幼儿说谎的影响研究[D]. 王妤.浙江师范大学 2014
[4]儿童作为目击者利他说谎行为的研究[D]. 弓仲冬.首都师范大学 2013
[5]分配对象和情境类型及移情能力对幼儿公平分配行为的影响[D]. 朱思颖.江西师范大学 2012
[6]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和同伴关系的关系研究[D]. 展宁宁.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53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45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