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匹配理论在我国自主招生择校机制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双边匹配理论在我国自主招生择校机制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以及如何将有限或者是稀缺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的一门社会科学。传统的经济学长期以来解决的是稀缺资源配置“静态均衡”的比较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类研究已无法满足学者们对资源配置问题的探索以及无法有效解决稀缺资源配置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学者们自20世纪以来,开始逐渐由对这种“静态均衡”的研究转向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黑匣子”的研究,从而达到稀缺资源配置的“动态均衡”,这样就产生了匹配理论。该理论是博弈论的一个分支,最先对匹配理论进行研究的是Gale和Shapley在他们1962年发表的《大学录取和婚姻的稳定性》一文,目前,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双边匹配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学校的择校问题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我国传统的统考统招自从1979年恢复高考以来,至今已经运行了30多年,但是由于招生环境的复杂性的存在,使得统考统招存在很多严重的弊病,诸如“一考定终身”、学校招生自主性弱等等。因此,国家于2001年提出并开始实行并且逐步推广了一种新的招生机制——自主招生择校机制。然而,在这新兴的自主招生择校机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脚踏两只船”、“另觅高枝”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利用双边匹配理论对该机制进行研究进而进一步知道参与者行为将有极大的实际价值。 本文首先对双边匹配理论的发展进行综述,并对我国现行的自主招生择校市场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利用双边匹配理论的语言结合自主招生择校机制的特色对该机制进行描述,并对其参与者的策略行为、机制整体的稳定性、帕累托有效性以及公平性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一是在所研究的几种机制中学校均可通过在自主招生拟录取阶段隐藏其真实偏好来改善自己的福利;二是在自主招生考试报考阶段,如果学生可报考所有可接受的学校,那么,学生递交真实偏好为其随机占优策略,否则,即学生在拟录取阶段可报考的学校是有限制的,学生则可通过隐藏其在该阶段的真实偏好来改善自己的福利;三是自主招生择校机制不是一个稳定的机制,且其对于学校和学生均不是帕累托有效的;如果能够保证学校在拟录取阶段提交真实偏好,则该机制对于学生而言是公平的,否则,该机制对学生而言不是一个公平的机制。
【关键词】:双边匹配理论 自主招生择校机制 资源配置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匹配理论相关文献综述12-18
- 1.2.1 理论研究12-14
- 1.2.2 匹配理论应用研究14-18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目标18-19
- 1.3.1 研究思路18-19
- 1.3.2 研究方法19
- 1.3.3 研究目标19
- 1.4 论文结构、关键问题和研究路线19-21
- 第二章 我国自主招生市场描述21-26
- 2.1 我国自主招生基本情况21-24
- 2.1.1 我国高考自主招生市场现状21-23
- 2.1.2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模式23-24
- 2.2 我国高考自主招生过程的研究24-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自主招生择校机制下两人博弈分析26-55
- 3.1 我国自主招生择校问题与择校机制算法描述26-36
- 3.1.1 基本定义与假设26-29
- 3.1.2 自主招生择校机制模型与算法29-34
- 3.1.3 自主招生择校机制中相关策略行为描述34-36
- 3.2 两人博弈基本分析及假设36-45
- 3.2.1 基本假设36-39
- 3.2.2 基本分析39-45
- 3.3 学生策略分析45-53
- 3.3.1 两种发挥情况的情形45-47
- 3.3.2 三种发挥情况的情形47-53
- 3.4 学校策略分析53
- 3.5 两人博弈分析评述53
- 3.6 本章小结53-55
- 第四章 我国自主招生择校机制一般性质研究55-70
- 4.1 自主招生择校机制一般性质研究55-67
- 4.1.1 学校策略行为分析55-59
- 4.1.2 学生策略行为分析59-65
- 4.1.3 整体机制评价分析65-67
- 4.2 自主招生择校机制的评述67-68
- 4.3 本章小结68-70
- 结论70-72
- 参考文献72-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6-77
- 致谢77-78
- 附件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科;聂海峰;;高考录取机制的帕累托效率分析[J];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2 钟笑寒;程娜;何云帆;;花落谁家——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博弈模型[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3 聂海峰;;高考录取机制的博弈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7年03期
4 李向辉;;自主招生制度认同度的实证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年04期
5 李凤;甘犁;杨小玲;;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6 聂海峰;;填报高考志愿哪种方式对考生有利?[J];南方经济;2006年06期
7 聂海峰;;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么?——高考志愿填报博弈研究[J];南方经济;2007年07期
8 钟靓;;关于高校自主招生的若干思考[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文胜;双边匹配理论及在中国银行信贷市场中的运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阳生;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坤明;基于双边匹配理论的中国高考录取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成;双边匹配理论及其在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双边匹配理论在我国自主招生择校机制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4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2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