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略论《吕纪》中的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17-06-26 07:02

  本文关键词:略论《吕纪》中的教育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思想自古有之,先秦时期则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初始时期,其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一部杂家著作。其中表现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吕氏春秋·孟夏纪》中,分别是《劝学》、《尊师》、《诬徒》、《用众》这四篇文章。本文运用教育学原理对《吕纪》中涉及教育的相关篇章进行解析与归纳,总结出《吕纪》中教育思想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及作用,有助于了解战国后期秦国统一之前的社会教育思想和文化氛围,以及对现代教育进行反思和借鉴。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与《吕氏春秋》相关的学术史进行梳理,介绍其成书背景,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第二部分论述教育目的,《吕纪》中教育目的是修己治人,使个人完成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目标。第三部分是介绍教育内容。《吕纪》中教育内容中包括学识教育、道德教育和音乐教育。指出个人由于接受教育而成长和发展,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即仁、义、礼、智、信,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能够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教导。第四部分探讨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吕纪》中体现出的教学原则包括劝学原则、生活原则、用众原则、教学相长原则,这些教学原则至今仍对现代教育学及教学实践产生影响。教学方法方面,对教师而言要做到善教,并且要完善和充实自身的素养。对学生而言要做到疾学和善学,师生关系要达到师徒同心,师徒同体。第五部分论述教育作用,首先是政治上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其次是对社会中个体的发展和完善的作用;对选拔治国贤才,使社会达到团结和安定有积极作用;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传递意义非凡。 《吕纪》中的教育思想由于吸收了先秦诸子的各家教育思想,由此我们能够窥探到战国末期的教育发展走势,以及战国末期政治上趋于统一,导致思想文化上的分歧逐渐缩小,逐步形成诸子各家教育主张互相吸收与融合的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能够引起学者对有关《吕纪》的教育思想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吕纪》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教育内容 教育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0-09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一 绪论9-15
  • (一) 《吕氏春秋》的成书背景9-11
  • 1. 编撰形式整齐杂而不乱9-10
  • 2. 编撰体例独特自成系统10-11
  • (二) 研究现状与趋势11-13
  •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11-12
  • 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12-13
  • (三)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13-15
  • 1. 选题目的13
  • 2. 研究意义13-15
  • 二 《吕纪》中教育目的15-18
  • (一) 修己治人15-16
  • (二)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6-17
  • (三) 个体完善与发展17-18
  • 三 《吕纪》中教育内容18-28
  • (一) 学识教育18-19
  • (二) 道德教育19-23
  • 1. 道德教育内容19-21
  • 2. 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21-22
  • 3. 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22-23
  • 4. 道德教育意义23
  • (三) 音乐教育23-28
  • 1. 音乐教育起源24
  • 2. 音乐教育内容24-25
  • 3. 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25-26
  • 4. 音乐教育意义26-28
  • 四 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28-39
  • (一) 教学原则28-30
  • 1. 劝学原则28-29
  • 2. 生活原则29
  • 3. 用众原则29-30
  • 4. 教学相长30
  • (二) 教师30-33
  • 1. 教学目标: 立身31
  • 2. 教学方法:善教31-32
  • 3. 自我完善:师达32-33
  • (三) 学生33-38
  • 1. 学习目标:成身33
  • 2. 学习方法:善学33-35
  • 3. 对待教师:尊师35-37
  • 4. 对待学习:疾学37-38
  • (四) 师生关系38-39
  • 1. 师徒同心38
  • 2. 师徒同体38-39
  • 五 教育作用39-48
  • (一) 教育与人的发展39-40
  • (二)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40-41
  • (三) 治国理民选贤用贤41-46
  • 1. 贤才治国的重要性42
  • 2. 举荐任用贤才42-43
  • 3. 识别贤才43-44
  • 4. 尊重贤才44-46
  • (四) 教育的文化作用46-48
  • 1. 传递保存文化46
  • 2. 更新传播文化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后记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亲毅;;《吕氏春秋》农业生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2 杨宽;吕不韦和《吕氏春秋》新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5期

3 陈奇猷;《吕氏春秋》成书的年代与书名的确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5期

4 王启才;略论《吕氏春秋》的文采[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5 程千帆;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之二)[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6 李祥俊;《吕氏春秋》的大一统宇宙系统论[J];晋阳学刊;1998年02期

7 修建军;《吕氏春秋》与中国文化[J];孔子研究;2001年04期

8 洪家义;论《吕氏春秋》的性质[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吴天钧;;《吕氏春秋》的农学思想及启示[J];农业考古;2006年03期

10 韩红侠;浅析《吕氏春秋》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长民;《吕氏春秋》的成书与整理及其原始宗教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全彬;试析《吕氏春秋》的编撰与战国后期秦文化整合现象[D];山东大学;2007年

3 邓岳利;《吕氏春秋》寓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略论《吕纪》中的教育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85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b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