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治疗大学生抑郁
本文关键词: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治疗大学生抑郁
【摘要】:目的研究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名抑郁大学生作为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6名抑郁大学生作为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实验处理。并在干预实验后、3个月后、半年后追踪分析实验效果。结果实验组后测抑郁得分在统计学上显著低于前测抑郁得分(t=5.54,P=0),并显著低于对照组后测抑郁得分(t=3.71,P=0.01)。3月后和半年后实验组抑郁得分在统计学上有显著降低(F=16.42,P=0)。结论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方案有效。
【作者单位】: 邢台学院教育科学教学部;
【关键词】: 团体辅导 焦点解决 抑郁 干预研究
【基金】: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0808003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团体辅导是治疗大学生抑郁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可通过团体内人际关系交互作用,促使个体调整情绪、认识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1]。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是国外新兴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该技术不注重考察问题原因,而着重探求发掘当事人自身资源,使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洁;李美玲;;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与团体咨询的结合[J];科学大众;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柯;;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2 石晓琳;;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团体心理辅导[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李兆臣;;高职高专学校体育与学生身心健康之我见[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王国英;张辉;;强化高师专科毕业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对策[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宋倩;;谈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选修课程的开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6 李文峰;唐学锋;舒逍;丁杰;韦伟香;;四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有效性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赵蕊;;大学生人际团体辅导研究述评[J];才智;2011年03期
8 孙颖;杨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归因与对策[J];才智;2011年10期
9 张秀敏;张志华;;信息类高校网络依赖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红彬;;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芝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模式[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可;张建华;;发展性团体咨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晓英;郑皓;;理工科大学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丽;王敬群;胡洁;;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实证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国琴;;试论课程化团体心理辅导中需要平衡的几组关系[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6 郭晓薇;;团体咨询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7 王慧琳;;活动渗透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芳;局级领导者群体整体效能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晓云;医科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成、归因及干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崔智涛;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方宏建;大学生人格培育的机理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瑛楠;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晓萍;婚前辅导及其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梅;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楼青;女性性服务工作者负性情绪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薛长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张春艳;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自我控制及团体辅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臧刚顺;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职业成熟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金亚静;上海市妊娠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佰桥;人际交往训练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符尔加;劳教人员生涯规划问卷编制及应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马丽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龙淼;特困大学生的抑郁倾向分析与认知调整[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肖小英;心理抑郁与心理健康——大学生抑郁症及其预防[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曹鸣岐;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调节[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4 李双;田录梅;;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抑郁状态调查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刘朝莹;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黄敏儿;自尊的本质[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黄薛冰,张亚林;认知疗法新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年02期
8 谢钰涵;陈有国;苏丹;杨珍;;重庆市大学生抑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年02期
9 冯凤莲,梁磊,杨菊香;医科大学学生生活事件及其与焦虑、抑郁关系的调查[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杨德森;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与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欣;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的若干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曾延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论分析及其对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控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田录梅;自尊对失败后不良情绪反应的缓冲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付春江;轻度抑郁者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丁妮;高低神经质个体对情绪刺激反应的ERP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超;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凤兰;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巧;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纯;抑郁的无望感/自尊理论与归因训练在大学生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妍君;李昀;;团体辅导在加大高校心理委员工作主动性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2 叶筱珍;;团体辅导——高手过招小学生情绪ABC[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3 陈欣荣;;团体辅导在职高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年07期
4 陈洁;;关于团体辅导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5 杜晓琳;董慧中;樊晓阳;吴明霞;;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的有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6 张彦;;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作用研究[J];才智;2011年20期
7 王希华;庞亮;;探寻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新路径——团体辅导[J];中国德育;2011年02期
8 曹兰胜;狄成杰;;高校考研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及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芦茜;;团体辅导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改进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杨敏;;论从团体辅导视角创新开展高校学生工作[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音;孙洲;;人际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实证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张海音;;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研究报告[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赵小青;;对团体辅导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范奉莲;王光荣;;团体辅导——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樊富珉;官锐园;;身心灵综合健康团体辅导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一种华人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赵小青;李志芳;;高校团体辅导的现状与发展[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陆莉英;;在和谐中开放自己——浅谈班级团体辅导氛围的营造[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冯怡;徐东娥;丁钰;;护理人员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A];中华护理学会2006年“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李春玲;;学校生活技能教育在高一学生中的团体辅导[A];玉溪市第四届精神科学术年会暨心身疾病综合治疗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茜;;初中生心理保健尝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钧;团体辅导化解“三困生”心理问题[N];中国航空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黄文;团体辅导:尚处初级阶段[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陈欣然;为学生的心灵开一扇窗[N];天津教育报;2010年
4 记者 张守帅;23所高校结对帮助灾区师生[N];四川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甘勃;蜕变 从谋食者到谋道者[N];大众科技报;2009年
6 记者陈欣然;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新址落成[N];天津教育报;2009年
7 杨秀君;重新认识内向性格[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伦娥;怎样让年轻的心不再受伤[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昆邋通讯员 于敏;广西大学实施“大学生头雁计划”[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记者 袁亚平;浙江大学实施“一年级学生特别教育计划”[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爱宁;观影疗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4 林芳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生活质量状态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颖;479例妇女产后抑郁情况及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菊;团体辅导对内蒙古高职院校贫困生自我认知的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贝贝;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抑郁倾向的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付秀华;理性情绪疗法团体辅导对失恋群体的干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菊珍;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姜旭;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沈雪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测量及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武彦培;初中生社会适应性的团体辅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栗田野;团体辅导对职高学生自信心水平及应对方式影响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夏海燕;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袁丽丽;大学生职业同一性的测量及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21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2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