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治理视野下的欧盟教育政策形成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层治理视野下的欧盟教育政策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在欧盟教育政策形成机制中,各主要参与机构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这些机构在代表利益方面的固有差别构成了欧盟教育政策机制中超国家、国家和次国家利益交织并存、互动博弈的复杂景象。文章对欧盟教育政策形成机制的特征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央财经大学;
【关键词】: 教育政策 政策形成机制 欧盟 多层治理
【分类号】:G55
【正文快照】: ①关于参与到欧盟教育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机构的性质、职能及其内部工作机制主要参考了欧盟官方网(http://eu-ropa.eu/index_en.htm)站提供的信息。多层治理的核心要义就是强调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权威和对决策的影响已经被超国家的、国家的、次国家的多层机构所分享。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利兵,阚阅;促进大学师生跨国交流与合作的地区性平台——欧共体“伊拉斯莫计划”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10期
2 刘文秀,汪曙申;欧洲联盟多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金源;孙晓翔;;一体化进程中的欧盟社会政策——《欧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析评[J];欧洲研究;2005年06期
2 关信平;郑飞北;;欧盟新成员国的养老保险改革与欧盟的“开放式协调”[J];欧洲研究;2006年01期
3 史世伟;;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盟经济宪法——一个制度和演化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欧洲研究;2007年01期
4 韩秀义;;论欧盟宪法危机认知之理论方法[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入雷;“欧盟—地中海伙伴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2 辛文;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进程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辉;试析欧洲委员会外部咨询的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田也;浅析市民社会组织在欧盟治理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舒光美;欧盟旅游业跨国合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杨德超;欧洲认同的建立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辉;欧盟女性就业政策透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曾凡锋;欧盟商业利益集团与欧盟决策机构互动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齐晓翠;欧洲化及其对欧盟成员国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林冬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瑞士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文秀;欧洲一体化性质及特点[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2期
2 刘文秀;界定欧盟政体性质的几个因素[J];欧洲研究;2004年01期
3 汪利兵,阚阅;促进大学师生跨国交流与合作的地区性平台——欧共体“伊拉斯莫计划”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10期
4 傅松涛;王霞;;欧盟教育计划的发展及其实施组织[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宝琰;万明钢;;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实证研究成果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7期
2 彭萌;刘东雷;;关于农村学校现代教学媒体发展的思考[J];学理论;2011年17期
3 姜勇;时莉;;奥地利教师教育政策改革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姜峰;肖聪;;法国移民子女教育政策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5 蒋园园;;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多维度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8期
6 赵富伟;黄欣;;上海市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现状案例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6期
7 杨启光;;地方教育政策的转移与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Z1期
8 柴少明;赵建华;;教育政策与实践视野下的CSCL——CSCL2011国际会议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5期
9 何善平;;论素质教育政策形成的维度及其价值观[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滕志妍;李东材;;从赋权自治到能力建构:加拿大原住民教育政策的新路向[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德维珂·科拉罗;胡咏梅;梁文艳;;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概念、作用、系统框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田静;施江滨;;美国教育政策中“农村”概念界定的应用与问题[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熊亚;;解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7 秦行音;;英国工党教育政策的简要历史变化及新工党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冯永庆;;试论教育在构建和谐垦区中的地位和作用[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淇;李景勃;;西部大开发教育政策分析及其前景展望[A];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科技要支撑贵州更快更好发展:贵州省决策科学研究会、贵州省科技情报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建忠;;赞比亚独立以来教育政策的制定及若干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木佳;教育政策的“嫌贫爱富取向”[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2 熊丙奇;有多少教育政策被儿戏[N];联合时报;2011年
3 周洪宇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建立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刻不容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记者 刘微;第五届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召开[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教育政策调整与体制改革[N];经济参考报;2001年
6 张瀛 张天雪;教育政策彰显民生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吕扬;补课的困惑——教育政策双轨制的思考[N];陕西日报;2003年
8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刘复兴;审视教育政策的一个新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朱永新(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制定教育政策的理论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彭宇 《南方日报》记者 王洪伟;教育政策处境两难[N];人民政协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周彬;教育政策基础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全力;国家教育政策对基层教育管理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6 周小虎;利益集团视角下的美国教师组织对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高庆蓬;教育政策评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丹丹;教育资源积聚与政府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葛安娜;从“减负”反观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建军;伦理视角下的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凌凌;教育政策的人文性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樊凌衡;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及其对中国教育政策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巧云;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7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8 程细平;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凌远宏;私人基金会在美国教育上的角色和作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康琪;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23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23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