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教育现象学是现象学的吗

发布时间:2017-07-16 01:08

  本文关键词:教育现象学是现象学的吗


  更多相关文章: 现象学教育学 教育现象学 现象学方法 教育系统 教育现象


【摘要】:教育现象学有两种涵义,一种是现象学教育学,它是现象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类研究试图通过现象学还原和现象学直观的方法研究教育实践中的个体体验,解释其中的本质意义。我们通过分析现象学方法自身的缺陷,论证了现象学教育学研究不可能是现象学的。教育实践需要另一种涵义的教育现象学,它是一门以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内容的科学。这里教育系统被定义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多个主体之间的信息流动网络;教育现象被界定为教育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及其整体效应。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关键词】现象学教育学 教育现象学 现象学方法 教育系统 教育现象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近几年,随着现象学思潮在教育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有关教育现象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目前学界有言必称现象学的倾向”。(高伟,2007)可是学界很早就认为教育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现象,缘何至今才有所谓的教育现象学呢?教育现象学是一种什么研究?它又是一种什么学问?现象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亮;阿多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哲学研究;2005年02期

2 高拂晓;;感性与理性之间——德国古典美学中的音乐美学之思[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君睿;;论大学生的审美个性及其培养——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徐志宏;马克思科学观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3 庞振超;1949~1998中国大学人文学科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邓永芳;文化现代性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强;法律因果关系理论学说史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孙庆斌;勒维纳斯的他者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静;中西方古代城市极域空间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魏景;现象学给教师带来了什么[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继红;哥白尼式革命的真正完成[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白臣;康德责任论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新士;康德权利法哲学思想解读及其实践困境和理论意义浅析[D];湘潭大学;2007年

6 邹天兰;作为基本美学范畴的“幽默”[D];厦门大学;2007年

7 王增福;论康德的先验幻相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井祥贵;日照市农村普高教师生存状况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刘海;生存困境与审美突围[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光明;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高伟;论现象学引入教育哲学视野之意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文雪,刘剑玲;教育学在什么意义上不是科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7期

4 蔡春;易凌云;;论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5 高伟;教育现象学:问题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6 朱光明;陈向明;;理解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7 杨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象学教育学解读[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张济洲;;论教育“叙事研究”的科学性——兼与许锡良同志商榷[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红 ,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关于教育的主要观点[J];早期教育;2002年11期

2 舒艳;;现象学教育学运用于教育实践述评[J];考试周刊;2008年27期

3 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J];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4 杨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象学教育学解读[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黎琼锋;;试论回归生活的教育学——马克斯·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3期

6 于婕;;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李树英博士谈教育现象学的价值[J];教育;2006年07期

7 张小菲;;生活体验研究的涵义、特点与实践路径——范梅南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之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朱光明;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9 刘徽;;现象学研究:探索教育的新途径——读马克斯·范梅南的《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J];现代教学;2006年09期

10 魏景;;教育:唤起沉睡的心灵[J];教育文汇;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张春海;构建立足实践的现象学教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2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辉富;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忠琴;教育学现象学视阈下的家庭教育[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晓征;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下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余庆;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中的教学语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沈卉子;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向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东亚;范梅南教育智慧思想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寒荣;现象学教育学启示下的教师教育智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蔡芳;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知识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洁;现象学教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颖;教学假象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申夜灵;课程批评探析[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46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46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2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