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理念的前提反思
本文关键词:生命教育理念的前提反思
【摘要】:"生命教育何谓"、"生命教育何为"、"生命教育何在"构成了生命教育理念的三大前提,对三大前提的论证不仅有利于生命教育理论的厘清,更有利于生命教育实践的操作。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是面向生命、提升生命的教育,在目的指向上是面向超越的教育,在基本路向上是面向幸福的教育。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的内在规律,在自在与自为、适应与超越以及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中唤醒生命、弘扬生命、发展生命。
【作者单位】: 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前提反思 双重生命 超越 幸福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880057)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前提,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对生命教育理念而言,其“内在意蕴(何谓)”、“目的指向(何为)”、“基本路径(何在)”构成了它“理论思维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前提具有双重特质,“一方面,它作为批判活动的根据和出发点,对于据此进行批判活动的批判者来说,它是一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书育人;2005年1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新祥,徐伟强;诠释学校教育应推进“生命教育”[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高琪,张锐;生命教育的途径[J];贵州教育;2005年04期
3 单振生;高师生命教育初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晏红;居安思危的生命教育[J];中华家教;2005年05期
5 王学风;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6 郑崇珍;生命教育的目标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10期
7 彭爱波;台湾地区学校的生命教育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小学管理;2003年07期
8 赵环;让生死不再“两茫茫”[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Z1期
9 彭爱波;台湾地区学校的生命教育及对我们的启示[J];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18期
10 赖雪芬;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志红;;新课程视角下的生命教育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朱琳;;呼唤生命教育[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顾志红;;新课程视角下的生命教育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4 王东莉;;自杀与生命教育[A];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顾忠英;张娇燕;;唱响生命的旋律——浅谈实施生命教育的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6 顾忠英;张娇燕;;唱响生命的旋律——浅谈实施生命教育的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7 曾勇;;伦理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从“10·28”弑师案谈起[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李世昌;;真爱生命之路[A];大连国际老年健康科学论坛会议资料[C];2002年
9 郑凤仪;;让生命之花无限开放[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学课题组;谢玲玲;郭兆年;顾国芳;;实施生命教育,促进教师自主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如俊;呼唤“生命教育”课程[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严阳;“生命教育”不应仅限于“性健康”[N];工人日报;2003年
3 陈瑜;生命教育:按摩心灵的手[N];解放日报;2003年
4 魏文彪;呼唤“生命教育”[N];科学时报;2004年
5 蔡玲玲 高玲 陈筠;生命教育盲点多[N];中国妇女报;2005年
6 东北林业大学 陈文斌 刘经纬 刘伟杰;生命教育:繁茂大学生生命绿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记者 柯杨;生命教育走进省会课堂[N];河南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丁雷;培养有鲜活生命力的人[N];大连日报;2008年
9 高峰;对老年生命教育的思考[N];中国老年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刘领;让“生命教育”走进校园[N];锦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剑;生存的实现[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丽;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5 冯晓艳;跨越时空的文学唱和[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羽;体育教学世界的生命回归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成立;科技时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困境与超越[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慧娟;超越启蒙[D];吉林大学;2006年
9 常春兰;科学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及其超越[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张银岳;超越传统:现代法国组织社会学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欣欣;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范琼;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3 白晓棠;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齐瑞;高中生物课堂上渗透生命教育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杨;生命教育的实践回归[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鸿跃;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龚玉;江阴市高中生生命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刘志茜;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严多佳;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10 胡欣;生命教育思想下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64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64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