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命哲学视野下教师教育价值取向
本文关键词:论生命哲学视野下教师教育价值取向
【摘要】:教师生命是教师教育的逻辑起点。遵循教师生命的整体性、自主性、独特性、超越性是教师教育的前提性要求,从生命哲学高度观照教师生命,审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生命质量是教师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新昌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 生命哲学 教师教育 价值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2009年度教师教育课题“生命哲学视野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生命哲学是指西方关于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学说。它是针对近代以来科学理性极度膨胀,遮蔽了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造成人自身生命异化的现状提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狄尔泰、齐美尔、奥伊肯和法国柏格森。尽管这些生命哲学家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但它们都共同关注人的生命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董学文;“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贾安林;藏缅语族圈舞文化初探[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4 郑元叶;生态事实、价值观与生态伦理规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志红;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7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8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10 葛明德;脑发育的可塑性及其在行为进化中的作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王向阳;;历史课堂开掘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张文斌;;素质教育与校风建设[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7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郭洁;;论文化与人类发展和音乐教育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邓花云;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嬗变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施敏;论网络文化与人的现代性[D];广西大学;2002年
7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马宇飞;理想世界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失落[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林松访;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及其成长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民强;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占国;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新体系的重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5期
2 张振朝;面对教师教育的几点思考[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2年01期
3 刘青海;略论“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J];成人教育;2004年03期
4 王建磐;适应基础教育发展 推进教师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7期
5 刘若平;探究理论 整合资源 围绕中心 推进教师教育创新[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李德祥,李晓明;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教育浅议[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朱金兰;孙向阳;;职教改革 迫在眉睫[J];教育与职业;2006年01期
8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征订、征稿启事[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03期
9 ;《当代教师教育》来稿须知[J];当代教师教育;2010年01期
10 ;征稿启事[J];陕西教育(行政);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超;;教师教育的机智——一次突发事件的处理有感[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3 李庆华;;谈五年制师范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4 陈时见;;教师教育的源起与流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周红安;郑颖;;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罗红艳;吴安春;;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郑国庆;;教师教育,地方师范院校面临全新的挑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8 刘静;;美国教师教育的历史研究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黎启安;;和谐家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10 谢丽惠;;浅论师德建设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宦建新 通讯员单启宁;杭州首推“教师教育券”[N];科技日报;2003年
2 王学泰;要言不繁的生命哲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记者 何威;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启动[N];吉林日报;2009年
4 沙河口区教育局局长 崔冬光;教师教育是立校根本[N];大连日报;2009年
5 记者 焦新;教育部启动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方增泉;教师教育亟待建立国家标准[N];光明日报;2010年
7 ;我市举行教师教育工作现场会[N];自贡日报;2010年
8 赵凤平;绘就大连教师教育新蓝图[N];大连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褚清源;破解教师教育发展困境之路[N];中国教师报;2011年
10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谭德波;师范院校要强化教师教育优势[N];深圳特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慧文;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7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杜静;英国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王港;我国体育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岩;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宋志英;高师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江海英;教师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卫红;陇南市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何晓艳;日本教育实习制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慧兰;英美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肖平;美国教师联盟之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秀丽;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9 洪希;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的中英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潘悦芳;美国教师教育“PDS模式”中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64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6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