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13:24

  本文关键词: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徐特立 教育伦理 教育公平 人道精神 创新精神


【摘要】:徐特立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卓越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他的教育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对20世纪的中国教育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伦理思想由古代向现代的转变和更新。 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立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大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唯物辩证法对教育活动和教育事业所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予以深刻的理论分析和价值总结,体现着中国革命道德和革命文化的创新精神,初步建构了一个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教育伦理思想体系。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既是对传统教育伦理思想批判与继承的产物,同时又对西方教育伦理思想特别是近代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主旨的教育伦理思想予以辩证地吸收,在此基础上紧扣中国革命的道德生活实际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教育和民族的大众的民主主义文化予以创造性的阐释,形成其比较系统的教育伦理思想体系,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凝聚了徐特立对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理论智慧,涉及到教育为革命服务的办学方针、教育以群众为本位的办学宗旨、“经师与人师合一”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谐的师生人伦关系、公平创新的伦理精神以及“四结合”的教育伦理实践途径等许多重大的教育伦理内容。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展示了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的独特魅力,对现今的教育伦理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徐特立 教育伦理 教育公平 人道精神 创新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0-09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6
  • 一、选题的根据和意义8-9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9-11
  • 三、论文的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11-13
  • 四、主要的研究方法13-14
  • 五、相关概念诊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4-16
  • 第一章 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理论渊源16-35
  • 第一节 徐特立生平及人生轨迹16-23
  • 一、发愤苦读,,艰苦求学志弥坚16-17
  • 二、献身教育,忧勤惕厉行为范17-20
  • 三、与时俱进,投身革命忠于党20-23
  • 第二节 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的时代背景23-28
  • 第三节 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的文化渊源28-29
  • 第四节 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29-35
  • 一、中国传统教育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30-31
  • 二、西方教育伦理思想的辩证吸收31-32
  •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伦理思想的创造性应用32-35
  • 第二章 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35-58
  • 第一节 教育的伦理目标35-44
  • 一、道德在教育中具有优先的地位35-36
  • 二、树立"双为"的教育方针36-40
  • 三、塑造健全的师生人格40-44
  • 第二节 教育的伦理精神44-49
  • 一、教育公平精神45-46
  • 二、教育人道精神46-48
  • 三、教育创新精神48-49
  • 第三节 教师主体的伦理品质49-54
  • 一、忠于职守的奉献品质50
  • 二、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50-51
  • 三、艰苦奋斗的创业品质51-53
  • 四、学而不厌的求知品质53-54
  • 第四节 教育伦理的实践途径54-58
  • 一、教育办学与救国理想相结合54-55
  • 二、育人为先与德育第一相结合55-56
  • 三、扫盲教育与多轨制相结合56-57
  • 四、教育与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57-58
  • 第三章 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的历史影响与当代启示58-70
  • 第一节 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58-60
  • 一、人民教育理念与科学教育方法的辩证统一58-59
  • 二、崇尚劳动、突出创业与德智体的有机结合59-60
  • 三、终身学习与成人成才的有机统一60
  • 第二节 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的历史影响60-65
  • 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徐特立的敬重与评价60-64
  • 二、红色教育、红色革命的思想与实践64
  • 三、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探索与贡献64-65
  • 第三节 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65-70
  • 一、崇高精神追求和以德为先的教育价值目标65-67
  • 二、崇尚劳动、奋斗和创业的品质陶铸67-68
  • 三、教育的大众化与教育公平的孜孜追求68-70
  • 结语:永远的丰碑70-73
  • 参考文献73-76
  • 附录76-77
  • 后记77-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书志;;徐特立同志在五美[J];湖南教育;1983年03期

2 黄练;徐特立教学论思想评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3 马建强;;“诗教”大家徐特立[J];教师博览;2003年04期

4 樱子;;徐特立的“特别”读书法[J];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2006年08期

5 罗玲;;徐特立:文章垂万世 师表启后昆[J];教育与职业;2006年16期

6 时树仁;李建设;;一位百岁老人的红色记忆[J];金秋;2010年13期

7 王井南;;情深意厚,关爱备至——徐特立同志的家庭生活[J];徐特立研究;2001年04期

8 ;关于建立以徐特立诞生纪念日为“中国读书节”的倡议[J];徐特立研究;2002年01期

9 刘正华;;徐特立在周南[J];徐特立研究;2003年04期

10 谢照明;;辛亥革命前后的徐特立[J];许昌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杰;;近十七年徐特立研究概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瀚青;;徐特立的学习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常思亮;;徐特立教育管理论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荣复康;;杰出的革命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A];纪念徐特立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志明;;教育理论上的丰碑[A];纪念徐特立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如珍;;徐特立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青年政治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梁堂华;;浅谈徐特立的创造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正心;;徐特立群众本位教育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潘后杰;李江源;;徐特立学校管理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陈桂生;;徐特立与中国独特教育道路的探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坚强的老战士” 徐特立[N];人民日报;2005年

2 湖南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徐特立纪念馆馆长 孙光贵;徐特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张文雄;“怪物”教育家徐特立[N];南京日报;2004年

4 ;教育伦理与法律下的自由[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符蓉邋张茧;我省隆重表彰“教育功臣”和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N];湖南日报;2007年

6 陈雪寒;革命老人徐特立的长寿之道[N];大众卫生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刘爱民;投身教育终生爱[N];湖南日报;2004年

8 长沙师范 孙光贵;长沙文化名城品位亟待提高[N];湖南日报;2004年

9 陈清林;同仇敌忾[N];湖南经济报;2005年

10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 柳礼泉;“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纯焦;一个阶层的消失[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郭凤莲;湖湘文化与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的形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谢桂新;论爱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姣莲;徐特立教育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红利;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教育伦理思想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3 王以梁;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4 李冰;当代教育伦理的价值取向及其保障体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悦;教育过程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文群;徐特立教育管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申阳春;美国NEA准则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2年

8 赵永文;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教育伦理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逻辑;徐特立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D];湘潭大学;2008年

10 孙茂华;教育伦理评价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67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67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6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