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正视大学生从众心理与其有效利用

发布时间:2017-08-19 04:03

  本文关键词:正视大学生从众心理与其有效利用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从众心理 心理素质


【摘要】:正社会学中把个体受到群体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称之为从众。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2个非常著名的、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为群体压力与从众心理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个是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所做的"自动移动光效果研究"[1],另一个是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所做的"线段实验"。所罗门.阿希指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
【关键词】大学生 从众心理 心理素质
【分类号】:G645.5;B844.2
【正文快照】: 社会学中把个体受到群体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称之为从众。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2个非常著名的、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为群体压力与从众心理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个是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所做的“自动移动光效果研究[”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官东;对从众行为的新认识[J];心理科学;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汪健音;医院药事工作的职责与素质要求[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3 邱扶东,王书会;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心理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徐震虹;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格指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朱嘉蔚;;角色转变中民工心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7 高崇;王德海;;新时期农村社区的非正式群体探讨——基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8 胡靖;;交往实践中的有机班级模型与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周艳;大学生英语成绩的性别差异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熊良斌;周志娟;;归因方式理论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恒忠;;教师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吕蓉蓉;;社会转型时期福建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迁研究——以泉州晋江官前社区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锐;;大学生星座文化接触行为研究——消费文化下的青年时尚透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玲;;护理差错易出现的环节及防范措施[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5 东红;;论科技期刊编辑的心理品质[A];学报编辑论丛(第九集)[C];2000年

6 郝彦;;浅析消极言语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庆华;;谈五年制师范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8 徐晗;黄志剑;;腹式呼吸、音乐和心理暗示的综合疗法对强迫症症状的影响[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孟凡强;崔颖波;;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内部成因的社会心理学诠释[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赵玉芳;张金秀;张庆林;;西部各族民众对西部大开发社会焦点问题的推测研究[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赵鑫;组织创新氛围、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4 郭晔;“有限理性”框架下证券交易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袁定金;国有资本运营中的激励与约束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6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付桂芳;自我调节学习结构模型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雪峰;速度滑冰运动员起跑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靖;高师生挫折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柳琳琳;电信业服务创新对顾客重购意愿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发军;农村学业不良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现状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艳艳;“V一把”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吉丽;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管理沟通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羽;态度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树云;思想政治(品德)课视角下的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邹莹洁;长沙店名的社会心理修辞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邓俊;企业员工态度培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丁慧;;有感于“从众心理”[J];青少年日记;2003年16期

2 阿斯木古丽·亚森;海丽其姑丽·亚森;;浅谈杂技演员心理素质[J];才智;2011年19期

3 柳敏;;正确引导从众心理趋向 促进良好班风学风建设[J];中学教育;2003年03期

4 白岩松;;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J];时代青年(悦读);2011年08期

5 刘志强;;浅论如何调整好器乐演奏中的心理影响[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6 王伟;;大学生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分析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卫生软科学;2011年05期

7 吴莹;;篮球意识及其培养的内容与方法探究[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8 钟雪莹;;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3期

9 陈艳秋;;打造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杨瑾;;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尚军;;浅析竞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与调控[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2 辜垣尧;欧胜虎;;我国体育官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孟亮;房居清;;教学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侯彩霞;;强化心理素质,从培养自信心开始[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5 周连柏;;对远洋船员不良心理素质问题的探讨[A];船员综合素质与安全论文集[C];2005年

6 武健;;如何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心理素质[A];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6年

7 施晓棠;;论编辑非智力因素的构成与培养[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二集)[C];2004年

8 梁玉惠;杨金梅;;浅谈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实施方法[A];全国护理临床研究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会编[C];2001年

9 林春;;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汪凤;冯正直;;军人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及常模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薛原;心理素质与核心球员[N];人民日报;2005年

2 王峥;心理素质良好 教育成功一半[N];天津日报;2005年

3 罗玉菊;择业要摆脱从众心理[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沃建中;提升学生的成功心理素质[N];人民日报;2009年

5 小张;培养提升孩子的成功心理素质[N];铜川日报;2009年

6 廖茂财;化解群体事件莫小视从众心理[N];中国社会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辛成;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N];铜川日报;2009年

8 樟树市刘公庙镇滁山小学 余琼;怎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N];宜春日报;2011年

9 黔南自治州平塘县电视台 刘邦和;浅论基层记者的心理素质[N];贵州民族报;2011年

10 郑军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心理学研究者;心理素质不是道德水准[N];大众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婷;认同视野中大学生个体组织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赵道亮;紧急条件下人员疏散特殊行为的元胞自动机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澍;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苗春霞;基于和谐理念的大学生生命质量及其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6 奚s

本文编号:698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98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1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