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生活事件自尊及归因方式对大学生抑郁影响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9 13:29

  本文关键词:生活事件自尊及归因方式对大学生抑郁影响路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生活变动事件 自我概念 抑郁 回归分析 学生


【摘要】:目的探索抑郁与归因方式、自尊和应激的关系,为大学生抑郁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整群抽取的647名大学生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自尊量表(SES)、归因方式问卷(ASQ)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施测。结果相关分析发现,生活事件、归因方式均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与自尊及归因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路径分析发现:有5条路径显著影响抑郁的发生。归因方式对抑郁直接发生影响;自尊直接影响抑郁,同时也可通过归因方式为中介对抑郁发生影响;生活事件对抑郁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可经由自尊和归因方式为中介影响抑郁的发生。结论大学生抑郁的发生与负性生活事件、自尊以及归因方式密切相关,其中自尊和归因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作者单位】: 石家庄学院教育系;石家庄学院计算机系;
【关键词】生活变动事件 自我概念 抑郁 回归分析 学生
【基金】:2008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计划项目(SZ081012)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抑郁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已成为21世纪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1-2]。研究表明,抑郁可对青少年心身健康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引起社会和众多学者高度关注[3-4]。Abram son等[5]提出抑郁的无望理论,认为易感因素包括个体的生理易感素质(与遗传有关的生理、生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燕秋;姚仁斌;李志刚;;阅读疗法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2 党峥峥;;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3 罗贻雪;余毅震;杨奕;孙艳;;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与外显自尊的相关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4 凤尔翠;高素琴;刘艳青;魏世敏;;某医科院校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5 李萌;;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辅导[J];中学教育;2002年06期

6 王红;郝加虎;陶芳标;朱鹏;章景丽;;消极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亚健康关联中的中介效应[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7 朱玲;朱成科;;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困境及其出路[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年06期

8 邵建平;周凤华;;走出自卑 迈向自信——谈中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J];大众心理学;2008年09期

9 倪海;;论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及教育对策[J];中学教育;2002年12期

10 穆竞;王艺容;龙文静;杨阳;;孤儿的社会支持、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学理论;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伟;;儿童能力与能力自我概念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2 张红;;在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谢晶;;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李雁;;初中生社交焦虑和自我概念的相关关系及干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沃建中;申继亮;;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结构及发展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杨红梅;;高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廖凤林;;中学生自我概念与思想道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克;;论自我概念与青少年学生的考试焦虑[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王中会;王晶;;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智;殷佳琳;;高职生心理健康及其与自我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进东 李惠珍;教师心理健康探析[N];甘肃日报;2006年

2 郭夏生 陆丰市东海龙潭中学;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汕尾日报;2011年

3 叶飞;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N];中国教师报;2008年

4 包军;教师心里疾患需综合医治[N];河北日报;2006年

5 朱卫东;提高基层教师综合素质 促进农村学生心理健康[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6 张冬青;教育就是培养习惯[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冼海芸;深圳高中非主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研究[N];学知报;2011年

8 记者 潘亚 宋挺 吴厚非;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关注[N];丽水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阳海英;认知失调及社会比较与自控损耗:调节、中介、补偿与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马川;中小学女生性别同一性发展特点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咨询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彭君姬;青少年依恋与自我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佳;长春地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程慧君;小学生自我概念训练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志萍;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武成莉;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霞;初中生家庭功能与学校适应——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海明;大学生孤独感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华东;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实证研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53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53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a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