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论学校道德领导

发布时间:2018-07-02 09:09

  本文选题:学校道德 + 道德领导 ; 参考:《教学与管理》2004年10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分类号】:G4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冲突与和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赵玉丽;;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齐献军;;美国高校激励机制对我国高校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邹吉忠;现代制度与自由秩序的形成[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5 孔祥田;;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渊源探析[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6 杨晓东;马俊峰;;政治正义的哲学传统与马克思的正义观[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7 王文祥;赵定东;;从功能需求看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视角的转换[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武立波;;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式民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9 张天雪;;也谈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10 童宏保;;萨乔万尼道德领导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廖华;;论民间法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的贡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冯希莹;;公众舆论:理性与非理性的集合——解读卢梭与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思想[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张广利;祁跃;;关于布迪厄“参与性对象化”的分析[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陈卫平;;儒家礼乐文明与近代海派文明的互补——略论建构上海和谐社会的文明形态[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7 杨勇;张诗亚;;如何建设健康型学校[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彭斯达;郑珊;;企业家精神与美国的自主创新[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许威;;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民事执行权法院配置模式的重新审视、实践检讨与完善[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朱富强;;主流教材拜物教与经济思想史的现代缺失[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艳艳;人体在广告摄影中的应用及传播效果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吉丽;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管理沟通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焉晶;中小学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杰;青啤公司规模扩张过程中内部资源整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秀波;选择性心理价值的传播哲学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晓燕;我国煤炭企业重组初期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郑其瑞;普通中学班主任工作动力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钰峰;谈谈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多元化的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05期

2 杨照征;中国学校道德教育体系的缺失——社会教育[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鲁洁;市场经济与学校道德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1995年04期

4 韦庆华;学校道德教育模式新探[J];江西教育科研;1999年03期

5 贺伟;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目的的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04期

6 董重转;发达国家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特点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4年36期

7 郭龙华;转型期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8 孙桂英;对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天津教育;2003年09期

9 祝再红;学校道德教育理论创新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02期

10 郭静林,洪明;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变革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邵;;学校道德教育困惑的几点创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2 岑国桢;李伯黍;;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3 ;一所学校带富了一个村[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4 罗平;;道德层次认知的偏差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和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李传义;;面向市场 挑战未来[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6 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策略[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成身宝;;以改革和创新促进技校自我发展[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何志奇;薛煜明;;万紫千红总是春[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9 黄雪萍;;大力推进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10 周玲;;论学校营销[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马桂新;教师是学校道德建设的主力军[N];辽宁日报;2003年

2 ;处理好一志愿与二、三志愿关系[N];北京日报;2004年

3 记者 仝春建;青岛成立首家保险消费者学校[N];中国保险报;2003年

4 英子 晓萱 盛冬蕾;镇江:学校与社区面对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5 许争;打工子弟怎么过暑期[N];中国妇女报;2005年

6 张米扬;塑胶跑道有毒无毒:靠学校把环保关不现实[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云荣布扎木苏 作者系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在创业中发展 在奋进中跨越[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北京化工大学:以培养高级化工人才为己任[N];中国化工报;2004年

9 记者 宋兰兰 实习生 马永坡;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亟待提速[N];长江日报;2005年

10 记者 金志明;上海首所“免费学校”今秋开学[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彭湃;大学之治:道德领导的思维向度[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世民;错位与抉择[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郑频频;上海市社区控烟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10 吴祖强;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全校性环境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校长道德领导问题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邓达;论当前我国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的新走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思颖;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吴永华;生命体验:学校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春兰;普世伦理视角下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路[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邓艳红;探析当代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律鸿莲;中小学校长道德领导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8 顾建亚;道德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学;2002年

9 吕小燕;道德领导理论视野下的校长专业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根;学校体育管理的道德领导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89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089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b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