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效应
【作者单位】: 庆阳师专物理系
【分类号】:G4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际娥;批评教育中的若干心理效应[J];基础教育;2004年07期
2 鞠瑞利;;了解奇妙的心理效应——《心海之旅》拓展活动课[J];大众心理学;2007年12期
3 郭丽丽;;心理效应对“差生”教育的启迪[J];大众心理学;2008年07期
4 刘纯纯;;在班级管理中巧用几种心理效应[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8期
5 陈勇刚;;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效应[J];大众心理学;2003年08期
6 杨梅;;利用心理效应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7 章立早;若干心理效应对教育的启示[J];基础教育;2004年03期
8 宋若愚;丁国宁;张东霞;;浅析心理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9 陈海芹;;毕业班学生为何学习如此紧张——析心理学中的齐加尼克效应[J];大众心理学;2003年10期
10 张惠英;;领悟心理效应 用活心理效应[J];中学教育;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艳宇;;试析心理效应在教育过程的运用[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素凤;;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自主学习的心理效应[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白雪梅;;重视“应效”作用 营造心育氛围[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梁福全;;几种心理效应对于学生教育的若干启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旭;;情境讨论、榜样学习和角色扮演对儿童助人行为发展的心理效应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张锋;沈模卫;徐梅;朱海燕;;互联网使用动机、行为与其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型构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姚应水;高尘;金岳龙;王珥梅;叶冬青;;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8 周巧;郭成;张大均;;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音乐审美欣赏团体干预[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成;周巧;郭芳;;艺术陶冶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的探索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晖;;让每个学生都拥有灿烂的笑脸[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振林;教师必抓的四个心理效应[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李桂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拒绝的“心理效应”[N];大众科技报;2004年
3 陈兴龙;心理效应与班主任工作[N];安徽经济报;2004年
4 马晓慧;从故事中学习成长的道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潍坊市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 赵玉慧;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自主学习的心理效应[N];学知报;2010年
6 浙江嵊州三江街道中心小学 谢良红;借美术之力达心育之目的[N];美术报;2008年
7 ;关注学生心理效应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8 张敏;表扬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运用[N];黔西南日报;2008年
9 安徽铜陵学院 刘星期;此激情非彼激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刘永业;演好教师的多种角色[N];中国艺术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丁颢;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视觉传达效应及其心理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瑞瑞;论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D];安徽大学;2010年
3 愪江波;以公正审视学校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晶;我国青年学生集群政治行为的心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周巧;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娜;成就目标训练培养初二学业情绪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4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54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