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中日校园欺凌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18:23
【摘要】:校园欺凌,是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征。随着中国校园欺凌现象的攀升,我国急需创造性地提出可以解决当前校园欺凌问题的新措施、新对策。因而,借鉴和吸收他国经验,尤其是借鉴一些在理论和实践中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校园欺凌理论研究的丰富与实践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的校园欺凌比较研究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研究对象仍以英语国家为主,研究内容存在简单重复、照搬经验、缺乏实践指导作用等问题。本研究选取日本为比较研究对象,对与校园欺凌密切联系的一系列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内涵界定上,日本关注受欺者自身的受害体验,以“受欺者”的立场界定校园欺凌;中国将单次的侵害行为纳入欺凌范畴,采用“大”的欺凌概念。第二,在表现形式上,除具有校园欺凌本身自带的普遍性特征外,日本的校园欺凌还表现出阴暗性、集团性特征,中国的校园欺凌常与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交互,女性化特征日益凸显。第三,在成因上,中日两国校园欺凌现象的形成受共性因素的影响,包括欺凌卷入者个体及其所处环境因素。同时也存在差异化原因,中国对应试教育的过分重视,以及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实是导致欺凌现象增多的要因,日本则多受序列意识、集团心理和畸形的“忍”文化的影响。第四,在防治对策上,日本以政府为主导,构建了“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学校”四级防治体系,形成了全社会反欺凌的共识;而中国对校园欺凌的防治仍以学校为责任主体,但已开始引入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要行之有效的借鉴日本校园欺凌的防治经验,不能止步于对中日两国校园欺凌的内涵、表现、成因及对策的解读,还有必要探寻两者防治差异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经研究发现,两国校园欺凌的防治对策在立场导向、关注对象、深入程度和采取手段四个方面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包括:法治程度的不同、物质支持水平差异及教育行政体制的区别。据此,提出加强和改善我国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五项建议:一是推进基于受欺者立场的防治实践;二是健全校园欺凌的财政、人才支持体系;三是提升对心理和精神欺凌的关注度;四是鼓励、支持学生参与欺凌防治工作;五是建立与完善欺凌防治的社会工作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原田泰治;;温暖人心的旅程[J];文苑;2017年03期

2 ;日本教师的行业与社经地位[J];广州教育;1988年04期

3 石山;;1985年日本47个都道府县人均收入位次表[J];现代日本经济;1988年06期

4 陆远;;日本都道府县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J];现代日本经济;1989年02期

5 麻彦春;;日本的情报化教育[J];现代日本经济;1989年02期

6 立友;;日本举行全国儿童作品竞赛[J];现代日本经济;1989年05期

7 何斌;那荣华;;日本筑路机械的发展状况[J];建筑机械;1989年06期

8 刘振伟;;日本的基层政权[J];乡镇论坛;1989年11期

9 小谷涉;孙旭;石月;;日本智能犯罪现状及新课题的研究[J];法治论丛;1989年05期

10 苏佳;;日本私立高中退学率降至每校0.32人[J];世界教育信息;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日本地方政府纷纷提出迁入人口增加预期[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5年

2 ;日本农协要改了[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5年

3 杨金花;;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路径选择:日本的经验与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腾卉荣;域外县的特点·日本[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2 本报驻东京记者 李浩;日本地方振兴任重道远[N];金融时报;2015年

3 滕卉荣;域外县的沿革:日本[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4 钱新;监管机构长期稳定 垂直管理实用有效[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5 滕卉荣;域外县的权力[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6 ;日本的财产税[N];中国税务报;2002年

7 鲁胜力;日本:砂防技术世界一流[N];中国水利报;2002年

8 徐钢军;依法建立政府扶持[N];浙江日报;2002年

9 记者 于青;日本政府叫停福岛县肉牛出栏[N];人民日报;2011年

10 裴军;“小泉丸”艰难起航[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平;中日校园欺凌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2 汝思思;老年福利行政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赵苏皖;日本《终身学习振兴法》及实施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4 杨爽;日本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颖;政策因素对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效果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孙曜;日本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管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7 胡佳豫;日本核应急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

8 张晶晶;太极拳在日本传播现状与途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年

9 高向杰;战后日本教师研修制度改革与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10 赵夏晨;关于日本防灾教育的翻译实践报告[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00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600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b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