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教育学研究生参与学术沙龙的收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19:10
【摘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显著,有些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甚至出现了“本科化”倾向。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质量主导”的时代。在国家层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决策。在高校层面,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状况已经被视为学校实力的一个重要表征。研究生师门学术沙龙作为一个强调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实质性学术交流的非正式对话共同体,对于经常需要与导师交流互动的文科研究生来说,增进了师生、生生情谊,促进了学生思想的发展,对于塑造研究生个性、培养研究生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改革与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在前期对师门学术沙龙有相关了解的基础上,选取了25位参与过师门学术沙龙的学生和4名开展学术沙龙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受访者的话语表述以及前期沙龙现场观察,发现师门学术沙龙在开展过程中存在导师指导型和同伴互助型两种学术沙龙类型。借鉴情境学习理论,针对学生参与两种师门学术沙龙类型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导师指导型和同伴互助型学术沙龙中同时存在核心参与者、积极参与者以及边缘参与者。在导师指导型学术沙龙中,边缘参与者主要为入门新生、积极参与者是适应沙龙场域的学生、核心参与者则是能够在沙龙中进行积极互动的学生;学生在导师指导型学术沙龙中会从“合法的边缘参与者”逐步成长为“成熟实践的核心者”。同伴互助型学术沙龙中,也同时存在入门的边缘参与者、有一定学术兴趣的积极参与者以及有强烈学术追求的核心参与者;与导师指导型学术沙龙类似的是,同伴互助型学术沙龙中学生也会从“边缘参与者”成长为“核心参与者”,但是成长过程相对比较缓慢,同伴互助型学术沙龙中的核心参与者比较固定。学生在参与师门学术沙龙的过程中会在知识、技能、社会性发展、科研意识与态度、价值观五个发展有一定的收获,其中技能是汇报最多的收获,知识则汇报人次相对较少。在导师指导型学术沙龙中学生的收获汇报频次与总体收获一致,依次为技能、社会性发展、价值观、科研态度与意识、知识五个方面。而同伴互助型学术沙龙中学生收获汇报频次排在第一位的为情感体验、其次是技能、价值观、学术态度,最后是知识。学生在从边缘参与到核心参与的过程中其收获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低阶认知转为高阶迁移、表层感知转为内化习得、外界影响转为自我生成、简单掌握转为熟练运用、接受参与转化为积极认同。最后针对学生产生的收获,探讨其影响收获的因素,主要为:助学者群体中导师的核心影响、同伴者的竞争与合作、学生个体的参与动机、沙龙现场的互动情况、学术沙龙的开展内容、学生成长中的时间效应五个方面。
【图文】:

学术沙龙


图 1-1 师门学术沙龙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师门学术沙龙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如图 1-1 所示,主要是基、学习者个体与助学者群体,通过互动交流的形式,探讨沙龙。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有借助相应的工具手段(PPT、前期资料分分工(主持人、主讲人、纪要负责人、普通参与者),也有着流程、形式、汇报顺序等)。,对于学术沙龙中的参与者来说,情境学习理论中的合法的边够较好的分析学生在师门学术沙龙中的成长与变化的过程。学、参与者到实践成熟的示范者的轨迹中,学生的收获也在不断者”到“核心成员”,除了其身份的发展变化之外,更多的是相关技能和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成长与收获。“边缘性个积极肯定的术语,作为“边缘者”并不意味这就是不参与、没

座位,沙龙


图 3-1 U 型座位 图 3-2 O 型座位 图 3-3 传统座位 图 3-4 散射型座位注:资料来源于现场观察(3) 沙龙前期准备一个沙龙活动的开展,前期准备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每期的沙龙都会有一专门负责人,一般负责人由导师指定,负责人需要在会前与导师以及其他参与联络并协商具体开设时间,,提前了解主汇报人的汇报内容,并通过 QQ、微信等息媒介告知。负责人还需要在沙龙开始前负责场地安排、设备调试等。主汇报需要在沙龙前花费两天到一周的时间将自己所要汇报的内容采用 PPT 或者其他式呈现出来,并提前告知师门内部的学生。一般参与者则需要在前期熟知主汇人的汇报内容,如遇到论文修改,则需要提前对主汇报人的论文进行查阅。参沙龙的导师也需要提前阅读主汇报人的相关汇报材料,以备现场深入交流。(4)具体实施过程一般而言,沙龙都有固定的开始时间,首先是主持人或者沙龙负责人对本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3;G4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海涛;;家庭学术沙龙:潘懋元研究生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山东高等教育;2015年12期

2 郭卉;韩婷;余秀平;牛慧娟;田芷淇;;理工科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收获的探索性研究——基于“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的个案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3 卢凌霄;刘晓光;董维春;;“师门讨论会”教学法在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教育;2015年04期

4 王德鲁;孙建滨;曹庆仁;;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改革[J];煤炭高等教育;2015年02期

5 杨茜;王兴举;;Seminar教学模式对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年02期

6 张海燕;;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53期

7 关秀娟;;学术沙龙:有效的研究生教学平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年01期

8 刘翠琼;王兰珍;张志强;;学术型研究生Seminar环节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12期

9 周美林;李佳孝;;近三年我国Seminar教学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11期

10 范皑皑;沈文钦;;什么是好的博士生学术指导模式?——基于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林彬;基于学习收获的大学生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2 阳婷婷;研究生学术沙龙的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徐娜;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冯宇庆;研究生Seminar教学法认同感调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李静茹;中国研究生导师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56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656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b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