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04:46
【摘要】:“有教无类”思想是孔子重要的教化主张,其中蕴含着先秦儒家深刻的教化哲理,而要搞清其内在的学理依据,就必须结合《易传》、《中庸》、《孟子》等其他儒家经典。通过对历代儒者关于《论语·卫灵公》第三十八章经典注疏的梳理与分析,在“有教无类”的内在学理依据上主要涉及先秦儒家的仁学思想以及人性论与天命论等基本问题。其中孔子的天命思想主要表现为对西周天命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转化,从西周天命观念的起源、演变和内涵分析来看,西周天命观念的核心在于赋予了以“德”为特征的新内容,此“德”虽是以维持王朝统治为目的的外在之德,却为先秦儒家以“修德”为中心的精神内向运动奠定了基础,成为儒家教化思想产生的源泉与基体。先秦儒家的天命论直接关联的是其人性论,而其核心是先秦儒家的世界观及对天人关系的基本理解。先秦儒家天人关系发展演进的学理脉络是由人格神的天命,到法则性的天命;由法则性的天命向人身上凝聚而为人之性;由人之性而落实于人之心;由人心之善,以言性善。性善论思想成为儒家主流的人性论观点,人与人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最彻底、最普遍的平等,这种人性上的平等为儒家“有教无类”教化主张及其教化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学理根据和思想基础。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本身是其“有教无类”思想的重要实践,继而在“教”与“学”、“德”与“艺”、“知”与“行”等方面,无不渗透着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实践价值与理想追求。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0-092
本文编号:2682974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0-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蒙培元;;倾听天命 敬畏自然——今天怎样重新认识孔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王杰;;论孔子的天命、人性及政治价值依据[J];孔子研究;2005年06期
3 郭沂;德欲之争——早期儒家人性论的核心问题与发展脉络[J];孔子研究;2005年05期
4 梁涛;郭店竹简“■”字与孔子仁学[J];哲学研究;2005年05期
5 王兵;论孔子对上古天命观的继承与改造[J];理论导刊;2005年03期
6 赵明;评先秦哲学中的命运观[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梁涛;竹简《性自命出》与《孟子》"天下之言性"章[J];中国哲学史;2004年04期
8 成云雷;孔子天命思想与殷周文化传统[J];天府新论;2004年01期
9 常金仓;重新认识殷周天命与民本思想的关系[J];文史哲;2000年03期
10 常森;孔子天命意识综论[J];孔子研究;199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德龙;先秦时期“德”观念源流考[D];吉林大学;2013年
2 朱俊艺;孔子天命鬼神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秋丰;论先秦时期的巫术与教育[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82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68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