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论

发布时间:2020-07-26 23:00
【摘要】: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是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但长期以来,把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本身作为对象开展的理论探索却不能与之匹配。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间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研究逐渐兴起和发展。然而,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政策文本的分析较多,专门开展研究政策过程的较少。了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的现实图景,把握哪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探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的可能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政策过程即现实中的政策运行过程。政策是静态的,但是运用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却呈现为一系列的活动。过程研究是政策研究的重要主题。从过程的视角来分析,政策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政策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政策问题的产生、发展以及在问题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同要素的相互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作为政策主体,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或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理想,制定政策方案并付诸实施,在此过程中收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等多元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方案及其实施方式与效果的反馈信息,进而开展政策评估与调整的一系列政策步骤与程序。从构成要素的关系视角,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也可以看成是政策主客体之间的政策信息沟通过程。古今中外有关政策、政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策过程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问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508份有效调查问卷以及54个访谈样本的统计分析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整体状况较好,并呈现出政策工具不断丰富化、政策信息沟通方式不断现代化、政策过程状态不断积极化的良性发展趋势。政策行动者对优化政策过程状况、提升政策过程质量有着强烈的愿望。政策过程的“实然”与政策行动者的“愿望”之间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也暴露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有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执行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的评估与监控工作贫乏等。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的现状主要受到过于集中的决策方式、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方式以及总结性的政策评估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并表现出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积极参与决策,政策执行过程中要求“上下互动”,政策评估中更加注重过程监控的发展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上下来去”的基本发展规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旨在提升政策过程的动力、品质和价值,优化内容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方面。具体方法路径遵循“上下来去”的政策过程模型,即包容式决策、“上下来去”式政策执行、过程性政策评估等层次推进、三位一体的模型,三者分别具体表现为加强政策制定、执行和反馈阶段的政策主客体之间的政策信息沟通。其中,包容式决策包括民主集中、科学预测、传承中有创新,变革中又传承,集群智,鼓群志。“上下来去”式政策执行包括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执行的合力机制、完善政策试点与示范、增强政策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加强政策信息的“上下”沟通。过程式政策评估则表现为建立过程评估的标准、明确政策过程评估的阶段、选择科学的政策评估方法等方面。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1
【图文】:

过程图,政策过程,政策主体,改造世界


而政策的社会操作过程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所以在宁骚构建逡逑的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中,就从整体上把政策的运作过程概括为“上下来去”的过程逡逑(见图1-1)。“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是一个逻辑过程。在政策过程的不同阶段使用虚线隔开,逡逑表示划分是相对的。逡逑?黄琪.政策科学再思考:学科使命、政策过程与分析方法m.中国行政管理,2015,邋(01):邋111-118.逡逑?宁骚.中国公共政策为什么成功?——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构建与阐释[J].新视野,2012,(01):邋17-23.逡逑33逡逑

相互关系,框架,过程,社会认识


]3Y崮OCTORALP模桑樱樱牛遥裕粒裕桑希危]3?政策的社会操作过程反过来又影响政策的社会认识过程(见图1-2?,图中虚线标示的只是逻辑逡逑上的区隔)。逡逑广

本文编号:2771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771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1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