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力佩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8 19:36
段力佩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学教育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教育家。他1950年起任上海市育才中学校长,1984年退居二线、任名誉校长,直到1996年离休,领导和影响育才中学近半个世纪。期间,段力佩分别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领导育才中学进行三次大的教育改革,先后产生“十六字”经验、“八字”教学法和“三自”教育思想,享誉中国教育界。本文考察了段力佩家世、教育实践历程、教育思想形成的脉络及其思想内涵,尝试系统地梳理段力佩教育思想,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学教育的自主探索之路,探寻教育家的成长规律。段力佩在育才中学半个世纪的教改历程,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考: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十六字经验,突出的是对“教”的改进;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转而为对“学”的关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三自”教育思想,已上升到了“育”的层面,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是一条由关注教学到关注教育的思路,是一条由关注“他者”到关注学生“自体”的思路。除了形成“教—学—育”的思路,段力佩还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开展了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的整体改革,以保障学生的全面、自主、个性化发展。从“教”到“学”、再到“育”,段力佩对教育的探索已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不完善到完善,从局部走向整体;已不再限于“如何育才”,而对“为谁育才”和“育什么才”的认识也有了根本转变,反映出段力佩对教育的探索已从经验层面上升到了思想层面。从“教”到“学”、再到“育”,既是一条段力佩探索“适合我国实情的教育法”、办社会主义新型学校的道路,也是我国自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所走过的路。段力佩教育思想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人本主义特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学教育思想。段力佩的教育探索给我们留下一笔厚重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段力佩成长为教育家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成就一位教育家需要诸多要素的合力。除了要有能充分开展教育实践的土壤或舞台,教育工作者还需具备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专业意识、探索精神、独立人格等优秀品质,树立实践思想和群众观念,更需要遵循教育自身规律、不断积极地回应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挑战。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40-092
【部分图文】:
《镜花缘》(初二上)→《儒林外史》(初二下)→《红楼梦》(初三上)→《三国演义》(初三下)。这种安排既充分考虑到了初中生对作品文字、内容的接受力,又关照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受力,真正体现了“循序渐进,拾级而登”。对高中而言,高中语文教材选用和编排上选取文字优美且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启发思维的文章。编排顺序是文字由浅到深,内容从简到繁。高一年级选用《史记》《四史》《通鉴》中的“列传”为教材,理由是文章形象生动,故事性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二年级选读诸子学术、策论、品评、科学、序记等,从形象描述进入到简单说理,为今后学习篇幅长、论事繁的文章打好基础;高三则选用哲理文、史论文这些较深的议论文。高三第二学期,进入到语法、修辞、逻辑等的总复习,选编两类教材:一类是供学生点评阅读的文言短文;一类是用于学生练习巩固的按语法、修辞、逻辑等归类的文言知识。
本文编号:2829174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40-092
【部分图文】:
《镜花缘》(初二上)→《儒林外史》(初二下)→《红楼梦》(初三上)→《三国演义》(初三下)。这种安排既充分考虑到了初中生对作品文字、内容的接受力,又关照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受力,真正体现了“循序渐进,拾级而登”。对高中而言,高中语文教材选用和编排上选取文字优美且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启发思维的文章。编排顺序是文字由浅到深,内容从简到繁。高一年级选用《史记》《四史》《通鉴》中的“列传”为教材,理由是文章形象生动,故事性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二年级选读诸子学术、策论、品评、科学、序记等,从形象描述进入到简单说理,为今后学习篇幅长、论事繁的文章打好基础;高三则选用哲理文、史论文这些较深的议论文。高三第二学期,进入到语法、修辞、逻辑等的总复习,选编两类教材:一类是供学生点评阅读的文言短文;一类是用于学生练习巩固的按语法、修辞、逻辑等归类的文言知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元;;段力佩的教师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8年02期
2 李元;;段力佩与陶行知[J];基础教育;2017年06期
3 张人利;龚程玉;;后“茶馆式”教学的发展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6年07期
4 杨光富;;美国“延长在校学习时间”渐成潮流[J];上海教育;2016年17期
5 郑毓信;;关于“以学为中心”的若干思考[J];湖南教育(下);2014年01期
6 许瑞芳;;论段力佩的育才之道[J];基础教育;2013年05期
7 申宣成;;我国近百年课改的核心精神与基本脉络[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年Z1期
8 王厥轩;;一代名师段力佩[J];上海教育;2011年09期
9 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的“最近发展区”阐释[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4期
10 程文广;;“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演变及其价值诉求[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玉芳;改革开放后上海中小学教育家办学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温敬超;1949-1976:我国教学方法的演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2 汪秀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雪梅;段力佩教育思想对语文新课改的启发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9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82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