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新加坡性教育计划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03:24
   性教育在教育领域是一项前沿项目,在国际上已有许多国家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性教育计划。从2000年开始,新加坡教育部也陆续针对小学五年级至预科阶段的学生颁布了两个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需求的性教育计划——成长岁月计划和授权青少年计划。本研究首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梳理了新加坡从1965年建国以来性教育的历史脉络: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性教育不仅独立于政府管理,同时也处于学校的边缘地带。学校主要教授学生工业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仅一些处于国家中心地带的社区承担开展性教育讲座的任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性教育进入学校领域,并隐含在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及中小学的普通教育课程中。在这个阶段,学校性教育刚刚起步,仍归入社会服务部门,并不属于政府部门。二十一世纪,新加坡性教育进入到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涵盖“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性教育框架和“成长岁月计划”、“授权青少年计划”两个性教育计划。至此,新加坡性教育步入正式的发展轨道。新加坡性教育计划规定了性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框架与主题、主体内容。同时,两个性教育计划的目标和主题都会分为小学、中学和预科三个阶段。另外,新加坡教育部为每个阶段学生的性教育制定了具体的性教育课程标准、编写了丰富的性教育教材、培养了专职的性教育教师。新加坡性教育计划通过包括级任教师辅导课、科学课、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等相关课程、家庭和社会组织等三个途径及跨学科教学法、案例研究法、现实生活场景法及叙述法(故事法)等多种方法付诸实施,以确保新加坡性教育计划在实施中取得最大的效果。综上所述,新加坡性教育计划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推崇婚前禁欲的性教育模式;确定三方参与的性教育指导方针;依托学校的课程标准、教材和师资;突出政府对性教育的监督与管理等。进而在充分了解我国性教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归纳出新加坡性教育计划给予我国性教育事业的启示:制定专门的性教育指导方针;提供课程标准、教材和师资;促使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加强对性教育的监督与管理。
【学位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479
【部分图文】:

框架图,性教育,中小学,新加坡


图 1-1:新加坡中小学的性教育框架①如图 1-1 所示,中心的孩子(children)突出了新加坡对学生性教育的关注性教育将以爱(love)、尊重(respect)和责任(responsibility)的价值观为基础,帮助孩子学会爱和尊重,爱自己和他人,尊重自己和他人,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并在性问题上做出明智的、负责任的决定。外环的五个主题便是新加坡性教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人类发展(Human Development),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性健康(Sexual Healthy),性行为(Sexual Behavior)文化、社会和法律(Culture、Society、Law)。表达爱、尊重和责任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将会是每个主题的基础。三角形代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伙伴关系。要使性教育计划实施的效果得到最大化,不仅需要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对性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还需要支持学校的领导以及由学校特别挑选和教育部培训的性教育教师团队。最后,还需要社区相关专家之间的合作与帮助。只有家长、学校和社区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才能将性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极致。新加坡教育部对性教育体系的三方主力分别进行了相关规定。在学校,教育

程序图,新加坡教育,程序,详细地


30图 2-2 外部提供者的定期审查程序①图 2-2 详细地展示了新加坡教育部对外部提供者的定期审查程序。从图中可以看出,新加坡教育部对外部提供者的审查主要分为提交申请和评估两个步骤。在提交申请之前,有兴趣的外部提供者首先需要参加教育部举办强制性要参加的简报会,以了解教育部的要求,并在必要时做出解释。然后,入围的申请人才可以向教育部提交所需的文件,进入评估和批准阶段。在评估阶段,教育部会根据①Evaluation and Appointment process[EB/OL].[2018-10-11].https://www.moe.gov.sg/education/programmes/social-and-emotional-learning/sexuality-education/information-for-external-providers/evaluation-and-appointment-proces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俐玲;;新加坡“家庭为根”的价值观分析及其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林婷;郑晓瑛;;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年12期

3 柳扬;钟子渝;;青少年性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性科学;2011年08期

4 郑晓瑛;陈功;;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基础数据报告[J];人口与发展;2010年03期

5 苏红,任永梅;对我国性教育的历史追溯、比较分析及其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吕元礼;新加坡人的家庭理念[J];社会;2002年11期



本文编号:2856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856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4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