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实践论对青少年德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11-12 23:58
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理论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在儿童及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实践领域辛勤工作三十多个春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遵循心理学理论—道德教育实践—哲学反思的逻辑顺序,创造性地将理论、研究和实践三者相结合,构建了其关于道德发展的哲学、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实践策略的庞大理论体系。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科尔伯格在改造西方,尤其是美国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曾做出重大贡献,其创立的道德教育实践论对美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创了美国六七十年代以来的“道德教育发展运动”。 与其它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相比较而言,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实践论既具有极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又为大量的实证研究所验证、丰富和发展,同时又在道德教育实践领域里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效果显著的教育模式。借鉴科尔伯格建构的道德教育实践理论的丰硕成果,是我们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本文试图在对该理论作出较为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现状,提炼出其合理内核以便为我国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所启示。 本文首先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实践论的主要观点,包括: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策略,本部分为下文的阐述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客观地分析了当代我国青少年德育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下文启示部分的阐述提供了有针对性的理论参照。最后,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四个方面,比较系统的探索了这一理论对我国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启示。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G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导言
(一) 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的著作及文章
2、国内的研究
(三) 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二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实践论的理论内容
(一) 道德讨论策略
1、道德讨论策略的产生和形成
2、道德讨论的方法
3、道德讨论策略的效果
4、道德讨论策略的局限性
(二) 公正团体策略
1、公正团体策略的产生和形成
2、公正团体策略的实施和评定
3、公正团体策略的作用
三 当前我国青少年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 德育目标知行脱节,缺乏层次性和有效性
(二) 德育内容空洞、浮夸,无法解决青少年的现实需求
(三) 德育方法单一、肤浅,忽视青少年的主体性
(四) 德育途径封闭、孤立,缺乏有效的整合和互通
四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实践论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启示
(一) 调整德育目标,切实提高德育目标内涵的科学性
1、德育目标应体现思想品德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德育目标应体现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3、提高德育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 完善德育内容,为德育内容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1、德育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挖掘隐性德育资源,加强德育隐性课程建设
(三) 转换德育方法,激发德育动力
1、民主互动法,培养青少年自律道德
2、情境体验法,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角色承担机会
(四) 扩大德育途径,优化育人氛围
1、改善社会环境,增强德育的渗透力
2、建立家庭道德培养机制,形成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3、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创设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谢辞
本文编号:2881421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G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导言
(一) 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的著作及文章
2、国内的研究
(三) 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二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实践论的理论内容
(一) 道德讨论策略
1、道德讨论策略的产生和形成
2、道德讨论的方法
3、道德讨论策略的效果
4、道德讨论策略的局限性
(二) 公正团体策略
1、公正团体策略的产生和形成
2、公正团体策略的实施和评定
3、公正团体策略的作用
三 当前我国青少年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 德育目标知行脱节,缺乏层次性和有效性
(二) 德育内容空洞、浮夸,无法解决青少年的现实需求
(三) 德育方法单一、肤浅,忽视青少年的主体性
(四) 德育途径封闭、孤立,缺乏有效的整合和互通
四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实践论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启示
(一) 调整德育目标,切实提高德育目标内涵的科学性
1、德育目标应体现思想品德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德育目标应体现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3、提高德育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 完善德育内容,为德育内容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1、德育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挖掘隐性德育资源,加强德育隐性课程建设
(三) 转换德育方法,激发德育动力
1、民主互动法,培养青少年自律道德
2、情境体验法,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角色承担机会
(四) 扩大德育途径,优化育人氛围
1、改善社会环境,增强德育的渗透力
2、建立家庭道德培养机制,形成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3、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创设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谢辞
本文编号:2881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881421.html